土地的黄昏

土地的黄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柠,中国当代著名先锋评论家,任职于广东省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目前客居北京,为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当代文学研究室客座副研究员、北京师大“媒体策划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兼职教授。主要从事当代中国文化研究和文学批评。著有《叙事的智慧》、《诗比历史更永久》、《飞翔的蝙蝠》、《时尚鬣犬-文化时评集》、《文化的病症-中国当代经验研究》、《土地的黄昏-中国乡村经验的微观权力分析》等。

出版者:东方出版社
作者:张柠
出品人:
页数:317
译者:
出版时间:2005-8
价格:29.8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06021708
丛书系列:刀锋文丛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中国农村 
  • 张柠 
  • 土地的现象学 
  • 思想 
  • 社会 
  • 社会理论:社会学 
  • 评论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这是一部文化研究中国化的实验性著作。本书试图结合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方法,对中国乡村经验及其微观权力形态进行全面的文化分析。与历史学家和社会问题专家的宏观权力分析视野不同的是,本书从微观权力以及经验冲突角度入手,通过对时间、空间、嚣物、身体动作的哲学和心理学分析,更为细腻地叙述了宏观权力结构在乡村经验的各个层面(比如乡村器物——农具、家具、玩具层面、身份等级层面,乡村的时间体验和空间经验层面,微观社会学的身体姿态和表现层面等)的转化过程。本书涉及到乡村时空哲学、农民心态分析、器物现象分析等方法,但所有这些分析方法,都是乡村微观权力形态分析的通道,也是重现(重新编码)乡村经验的方法。本书的另一特点是,采用了理论逻辑融会于叙事过程之中的方式,全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极度怀疑豆瓣上为这本书叫好的人们是不是托! 也就是作者用了些吓人的标题,把本来简单的东西加上(社会学、人类学诸如此类的某学)标签,讲述作者记忆里的农村生活。 建议出生于城镇的人们不必读这书,曾经出生于农村的人们也不必花时间在书里寻找记忆。 或者是我根本就不没有...  

评分

有人说距离能产生美,但其实距离也能产生隔阂。 我出生在城市,成长在城市,但不敢用“土生土长”这个词语,因为远在我的祖辈就早已远离了土地。身为城市人,我的记忆中只有儿时的泥巴,工地上沙土,昏黄的沙尘暴,还有令人头疼的尘土,然而我没有获得过土地的滋养。 在我经...

评分

评分

“天色已黄昏,大地的轮廓消失了。黄昏是明与暗、生与死、动与静的交界处,越过了这个界限,一切可见的动都变成了静…….大地沉睡了,但它的分子和元素还在悄悄地行动,尘土的微粒和草叶根茎都在喃喃自语,农民也沉睡了,但他们的梦还没有睡,梦里召唤稻谷和子嗣的种子。” 《...  

用户评价

评分

典型的民科写的书,充满了各种偏见,一锅大杂烩

评分

虽有应用后现代理论过度阐释之嫌,不过张柠先生对乡土社会的体悟确实相当有深度也有高度,文学思维的细腻与表达大大提升了这部颇具学术品质的著作的可读性与亲和力,这是我未来的努力方向。PS:乡愁溢于言表,然乡土已然消逝。许多意义是文人在与其距离化后赋予的,却是我们都需要的~

评分

作者想要描述的内容过于庞杂,以至于在行文以及整本书的架构上缺乏一种流畅的逻辑感,显得有心无力。此外,不太喜欢这种点到为止的写作风格,欠缺深度。这本书实在是难归类,文学?社会学?人类学?本来是以为讲农村社会学才看的,看完还是有点失望吧。有几个点讲得还挺有意思有所启发。

评分

土地与农民的系带,城市化入侵的无奈。 广袤的土地上,播撒的是无知与绝望。为土地的黄昏唱响一曲丧歌。 农耕与城市,在碰撞与蚕食中,古老的土地燃尽了最后一缕阳光。

评分

前半段寫得很棒,後半段缺乏後勁。2004年我要是能看到本書,畢業論文可能會更完善一些。本書值得關注中國農村的閱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