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小却无暇”,用来形容盐,再恰当不过。作为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我们却极少去关注这种白色颗粒有着怎样久远而独特的历史:
中国古代的制盐法起初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如何引起了部落或国家之间无休止的战争?
玛雅文化的繁盛和盐有什么样的关系?
在印度,盐如何成为国家不公正行为的一种象征?
18世纪末的法国,每年有多少男人、妇女甚至儿童因为抗拒盐税而被判处死刑?
英国人、荷兰人和法国人如何寻找盐并希望借助这神奇的魔法药,把他们新美洲渔业资源变成无限的财富?
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了解到盐从开采、晾晒到运输、贸易的过程,盐是如何影响国家税收,如何造成走私犯罪,甚至引发集团或国家之间的竞争乃至战争。
本书作者马克•科尔兰斯基以细小而常见的盐为切入点,大量人物故事如画卷般铺展开来,让一段段生动的历史有了些与众不同的“味道”。
【美】马克•科尔兰斯基
著有《盐》、《鳕鱼》、《巴斯克人的世界史》、《岛屿组成的大陆:探寻加勒比的命运》、《被选择的少数:欧洲犹太人的复兴》,以及2004年初面市的《1968:撼动世界的一年》。其中,《鳕鱼》获得了詹姆•比尔德食品写作优秀奖。
1.一旦发生战争,中国各代封建王朝都会垄断盐来集聚财富。 2.罗马帝国也是通过操纵盐的价格来获得军费。每扩张一处,首先占领盐场。 3.禁欲者不吃盐,因为盐文化认为,盐会产生性欲。 4.威尼斯的崛起就是靠买卖盐的。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就在盐上。 5.唐末起义的黄巢,元末起义...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属于那种拿在手里颇让人心动的类型,封面手感细腻柔和,内页白净密实,加上出版社是中信,我感觉应该会是一本很不错的通俗类社科书。 在三联初见时,她和该丛书“文明的进程”中的其他分册摆在一起——她们分别关注的有鳕鱼、酶、石油,等等。这类型的钩沉图书,写...
评分可以。
评分得到听书。 非常适合得到听书的形式,拓宽视野,不必深究。
评分这部书适合拍成个纪录片,不过翻译得太烂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写中国那几章很有意思。
评分作者:不知名、3; 装帧开本手感:普通开本、3; 画面图像清晰度:有黑白图、3; 印刷字体:小字体清晰、3; 内容:盐的知识、4; 厚度:一般、3; 价格:还行、2;总体可以,氯化钠;很多内容值得学习;
评分这部书适合拍成个纪录片,不过翻译得太烂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写中国那几章很有意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