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以从虚妄的一面研究清朝末年的义和团运动及其组织。这里所说的虚妄的一面主要是指其所谓的“法术”“神助拳”等。尽管本书是对这一段历史的研究,听起来好象挺理论,但实际上,内容含有一些故事情节,值得大家一看。
历史之所以是历史,就在于它已经不再是现实。如果将此视为遥遥相对的两端,我写这本书只是勉力稍微趋近当年的现实而已。古巴作家阿莱霍· 卡彭铁尔曾有“神奇的现实”一说,似乎为我们理解这段历史另外提供了一种思路。
止庵,随笔、传记作家,出版有《惜别》《周作人传》《樗下读庄》《老子演义》《插花地册子》等二十余种著作。做过医生,当过出版社副总编辑,如今是自由恬淡的笔耕者、读书人。
《庄子·德充符》中有云“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惟止能止众止”,止庵之名便源于此。“‘止’是时时告诫自己要清醒,不嚣张,悠着点;‘庵’是我想象中读书的所在之处——荒凉里那么一个小草棚子而已。”
止庵行文清淡如茶,无喧哗矫饰,落实细节处见其幽微,情感留白处恰当自然,耐人寻味,却不故作高深。止庵的书写带我们重观文字的干净面貌,它立意在寻常日子里,但并不困囿于此,而是直击人心深处的感喟和追问。
止庵的一部小书,讲述了义和团运动那一时期国民整体上的精神状态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 此书并非描述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也不是考证此运动过程中的细节,而是从一个更大更广的精神上的层面出发,探究义和团运动的思想基础,以至于深挖中国人国民性中非常真实的一面,这一面在义...
评分在“耳听为实”的年代,义和团各种传说深得人心,人们只愿意听取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哪怕距离几条街,也没有人愿意去核实。直到北京城被攻破,义和团彻底失败时,大家还在传说义和团取得了最后的胜利。(CFP/图) 止庵本打算写个“义和团神谱”,但发现没法写,因为神太多了。...
评分《神拳考》,止庵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第1版。事情是百多年前之事,情景却又多少似曾相识?如今看当年事觉得可笑,但多少可笑之事正在发生却不自知。愚昧虽可笑,但更令人可怕,最可怕的是这种上下皆愚。与愚昧者,连对话的可能都没有。
评分多年前我上大学时,在口腔医院实习过一年,住在草岚子胡同的宿舍里。不远就是西什库教堂。教堂不对外开放,到现在我也没进去过,但我知道大门前就是当年义和团的战场。毕业后我有一段时间在新侨饭店里面办公,所在的东交民巷曾是义和团的另一处战场。后来公司搬到大华路,...
评分《神拳考》这本书还有过《史实与神话》,《神奇的现实》两个名字,三个书名都有一个“神”字。如作者所说,“拳为何神,又是否神,诚为这一历史事件的关键所在。”以前中学上历史课读到义和团有刀枪不入的神功时,总会引起一阵发笑。连我们中学生都知道所谓神功其实是不可能的...
借鉴
评分止庵的一部小书,讲述了义和团运动那一时期国民整体上的精神状态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此书并非描述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也不是考证此运动过程中的细节,而是从一个更大更广的精神上的层面出发,探究义和团运动的思想基础,以至于深挖中国人国民性中非常真实的一面,这一面在义和团运动中则被表现为极度的丑陋与愚昧,自欺欺人的群体性效应被展露得淋漓尽致。全书广泛引用了各种有关义和团史料记载的文字,并且从头到尾都在评论此运动的参与者与经历者在思想上的状态,分析得较为犀利,相对客观地指出了这场运动的本质。有人说此书指桑骂槐,明说义和团实指向的是六十年代的那一场浩劫,这么说虽然有些强作解人之嫌,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这种群体癫狂状态下的国民运动中,不同的运动之间是会有一定的相通共性的,当谎言被群体接受,神奇也自然成为了现实
评分文化本质
评分你们看不见,须知有人看得见。
评分虚妄之于个人,便仅仅是虚妄。若虚妄成为集体的观念,便直接参与了对现实的塑造。当现实成为历史,反观其虚妄,一看便知那是皇帝的新装。但对于当时,一切虚妄都是现实,谣言就是事实,臆想就是铁证,漫天扯谎就是定心丸。神奇的现实真是太有趣了,好想重返现场体验一遭,看看红灯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