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富里迪,1948年出生于匈牙利,英国肯特大学社会学教授。曾著有《恐惧的文化》、《治疗的文化》等,本书一经出版,即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关于庸人主义的讨论成为当年的热点。
知识分子是个危险的种群。在罗素、雷蒙德·威廉斯及汉娜·阿伦特等学识渊博、视野开阔、关注公共话题的知名学者看来,如今我们只有肤浅的专家、浅薄的演说家和骗人的医生。在知识经济的今天,我们把最广泛地参与高等教育与最无聊的文化结合在了一起。在本书中,作者对以“反精英主义”为旗帜,片面强调广泛参与而导致知识分子贬值、文化领域弱智化、文化媚俗化的庸人主义思潮与实践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与批判,阐述了知识分子对文化与民主所做出的最本质的贡献,试图告诉我们,为什么在今天,我们有必要重建一个知识分子与普通民众能够对话的公共领域。
本书的目的是提倡通过培养有教养的公众,来推进社会的学术和文化生活。可是作者分明感受到要到达这一目的自己是如此的无可奈何。 知识分子还在,只是这个社会不需要知识分子了。这个现象并非是当下才发生,早在19世纪,尼采、歌德、马克思就已经感觉到了市场这一客观力量如何影...
评分显微镜的使用不仅极大地拓展了近代科学的空间视野,作为一种富于革命性的微观工具,它在社会生理学方面的意义也得到了广泛挖掘,例如我手边的这本《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堪称是一系列有关知识分子“生理学辞典”中的杰出代表。作者富里迪带着他那英国式的绅士风度拿起...
评分上学的时候,把受欢迎的老师分成了两类。 一类是,上课时让你热血沸腾,下课后很快冷却。 一类是,课堂上的内容让你在微笑之余还与你的思考不断擦出火花。 对于这本书来说,前50页可能属于前者,而之后的那些则显得有点冗余。 知识分子都哪里去了,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的提出,...
评分富里迪在这本书中指出由于所谓“平民社会改造”潮流涌动,使“联系现实”和“向公众开放”成为教育和文化生活中的仲裁者,结果就会产生这样的弊端:一是文化精英把公众当作“儿童”,降低文化、学术水准;二文化和学术成为实现民主化进程的“工具”,失去了内在标准,助长了对...
评分本书的目的是提倡通过培养有教养的公众,来推进社会的学术和文化生活。可是作者分明感受到要到达这一目的自己是如此的无可奈何。 知识分子还在,只是这个社会不需要知识分子了。这个现象并非是当下才发生,早在19世纪,尼采、歌德、马克思就已经感觉到了市场这一客观力量如何影...
不错
评分较混乱。讲思想现状多于知识分子
评分不错
评分这难道是传说中的法兰克福学派
评分后半部分政治挖苦过多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