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1908—1968) 理论物理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08年1月22日生于今阿塞拜疆共和国的首都巴库,父母是工程师和医生。朗道19岁从列宁格勒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在列宁格勒物理技术研究所开始学术生涯。1929—1931年赴德国、瑞士、荷兰、英国、比利时、丹麦等国家进修,特别是在哥本哈根,曾受益于玻尔的指引。1932—1937年,朗道在哈尔科夫担任乌克兰物理技术研究所理论部主任。从1937年起在莫斯科担任苏联科学院物理问题研究所理论部主任。朗道非常重视教学工作,曾先后在哈尔科夫大学、莫斯科大学等学校教授理论物理,撰写了大量教材和科普读物。 朗道的研究工作几乎涵盖了从流体力学到量子场论的所有理论物理学分支。1927年朗道引入量子力学中的重要概念——密度矩阵;1930年创立电子抗磁性的量子理论(相关现象被称为朗道抗磁性,电子的相应能级被称为朗道能级);1935年创立铁磁性的磁畴理论和反铁磁性的理论解释;1936—1937年创立二级相变的一般理论和超导体的中间态理论(相关理论被称为朗道相变理论和朗道中间态结构模型);1937年创立原子核的几率理论;1940—1941年创立液氦的超流理论(被称为朗道超流理论)和量子液体理论;1946年创立等离子体振动理论(相关现象被称为朗道阻尼);1950年与金兹堡一起创立超导理论(金兹堡-朗道唯象理论);1954年创立基本粒子的电荷约束理论;1956—1958年创立了费米液体的量子理论(被称为朗道费米液体理论)并提出了弱相互作用的CP不变性。 朗道于1946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曾3次获得苏联国家奖;1954年获得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1961年获得马克斯·普朗克奖章和弗里茨·伦敦奖;1962年他与栗弗席兹合著的《理论物理学教程》获得列宁奖,同年,他因为对凝聚态物质特别是液氦的开创性工作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朗道还是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土、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英国和法国物理学会的荣誉会员。
Devoted to the foundation of mechanics, namely classical Newtonian mechanics, the subject is based mainly on Galileo's principle of relativity and Hamilton's principle of least action. The exposition is simple and leads to the most complete direct means of solving problems in mechanics. The final sections on adiabatic invariants have been revised and augmented. In addition a short biography of L D Landau has been inserted.
说个段子,我在学理论力学时,看hand finch的那本,一共400多页,啰嗦了半天,只看了几页,而且还感觉看不懂,这位大哥还老是喜欢搞搞什么unit transform,本来两页的东西他瞎几把能扯20页。在YouTube上看一个老外的视频,一共只有几十页讲义,里边的数学简单暴力,虽然每看一...
评分这本薄薄的一本东西涵盖了所有经典力学的精华,甚至比起GOLDSTEIN的《经典力学》还要多,建议先读GOLDSTEIN的,再读朗道的《力学》作为总结提升。当然,本人比较强,直接读《力学》,真是高屋建瓴、一统天下的极致快感!缺点是印刷得不好,公式的字母太小,有些模糊。虽然有中...
评分经典···对于此书莫过次二字···讲述内容完全和我国的思维完全不一样,开篇引述广义坐标,最小作用量原理,理论味道很重··书中习题简洁明了不愧为经典力学教材之典范。
评分英文版不错 就是看起来寒酸了点 中译版又弄出来不少错误 排版也很让人闹心 不过总归是本好书 希望再版时再改进些
评分此书的起点是分析力学,没有任何分析力学基础的人,是完全看不懂的。首先要去学习理论力学(注意,不是普通力学,是更深的理论力学)后,才能看此书。一般理论力学书,一半是普通力学的提高篇,一半是分析力学。理论力学与普通力学不同的,在于它完全基于高等数学。故而高等数...
一直不觉得郎道写得好…
评分言简意赅 个性鲜明 独一无二
评分Feynman 第二卷有一章讲least action principle讲的非常清楚浅显. 我觉得一本书难不等于好吧? 虽然这本书理论很完美, 但是动机和一些细节没有讲清楚啊...
评分拉格朗日等式及cyclic variables,时空特性及能量动量角动量守恒,动能势能形式决定时间积分及轨迹(+初始条件),加上参考系变换研究散射过程;振动过程则集中于运动方程,受力摩擦successive approximation高阶振动排列组合;刚体运动由fixed & moving system构成,新增惰性张量作为形状参数,欧拉角连结二系统将运动方程用于moving system,刚体接触降低自由度,滑动及转动,最后一节引入非惯性参照系下的离心力及科里奥利力;最后一章以后慢慢看。
评分形式完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