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利互斯·卡内带(1905-1994),生于保加利亚北部鲁斯丘克(今鲁塞),祖先是居住在西班牙的犹太人。1938年迁居伦敦,并取得英国国籍。使用德语写作。作品多探索群众心理以及与社会格格不人的个人的处境。198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卡内蒂著有长篇小说《迷惘》(1935),剧本《婚礼》(1932)、《虚荣的喜剧》(1950)、《确定死期的人们》(1856),论著《群众与权力》(1960),游记《马拉喀什之声》(1977),人物特写《耳证人》(1974),自传体三部曲《获救之舌》(1997)、《耳中火炬》(1980)和《眼睛游戏》(1985)等。
1981年因“他的作品具有广阔的视野、丰富的幻想和艺术力量”获诺贝尔学奖。
1981年因“他的作品具有广阔的视野、丰富的幻想和艺术力量”获诺贝尔学奖。
“卡内蒂,这位萍踪不定的世界作家有自已的故乡,这就是德语。”
“人们应该把卡内蒂的自传体作品看成他创作的一个高峰。……二十世纪的中欧——特别是维也纳——许多政治和文化生活在他的自传体作品中得到了反映。使卡内蒂成长起来的独特的环境,他所经历的许多引人注目而动人心孩的遭遇以及他为求广博知识而独一无二的受教育的过程,都在他的自传体作品中别具一格、非常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我们这个世纪德语自传体文学中像这样的作品为数甚少。”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尽管贵为诺奖得主,但“埃利亚斯•卡内蒂”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仍然很陌生。 印象里我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还是在一件有关斯蒂芬•茨威格的轶事里。当时已经极富声望的茨威格遇见了初出茅庐的卡内蒂,在阅读过后者的书稿后,他希望后者可以去谋求一份来自于乔伊斯...
评分 评分 评分首先这是回忆录,不是小说,更像散文。 其次这书关于东欧文化?别逗我了,您有没有看书啊。 从第一章鲁斯丘克是保加利亚。后面几章分别是英国,维也纳,苏黎世。还有东欧出现吗。 唉,很少写非自己可见的书评。只是因为我是卡内蒂的脑残粉。对,我就是卡内蒂的...
家庭优裕,母亲博览群书,自己又才华横溢,这种人只能仰望。
评分家庭优裕,母亲博览群书,自己又才华横溢,这种人只能仰望。
评分作者对自己儿童和少年时期坦率自然的回忆,完美地结合了感性和智识,清晰地展现出他的性格形成脉络。多种语言环境下对德语的执着也和家庭影响有关。人物刻画颇狄更斯。最出彩的是他和妈妈的关系,妈妈在书中是个极有魅力有时又过于严酷的女人,如果不是因为爱,不会写得这么丰满。
评分我不想死不想死不想死
评分家庭优裕,母亲博览群书,自己又才华横溢,这种人只能仰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