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著名作家。1939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师从杨振声、闻一多、朱自清等诸位先生,是沈从文先生的入室弟子。曾任中学国文教员、历史博物馆职员。解放后,曾在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编过《北京文艺》《说说唱唱》《民间文学》。1962年初,调到北京京剧团当编辑。曾任北京剧协理事、中国作协理事、中国作协顾问等。曾在海内外出版过小说集、散文集30余部。
本书精选出汪曾祺最具代表性的经典小说作品,使读者能集中体味他“京派小说”的独特艺术风韵。本书包括《复仇》、《受戒》、《异秉》、《八千岁》、《七里茶坊》、《故里三陈》等经典短篇。
《异秉》是汪曾祺的短篇代表作之一,初写于一九四八年,一九八零年重写。这篇小说跟他著名的《受戒》《大淖记事》不同之处在于,故事性微乎其微,于是读起来就不那么好懂。 小说是这样开始的——王二是这条街的人看着他发达起来的。 接下来这篇小说用了它一半的篇幅,来描写王...
评分初中的时候在高中阅读课本上看到,迷上了那个世界,反反复复前前后后的看了好多遍。 我喜欢这种缓缓道来的风格,喜欢书中那样勤劳平静的生活,看到作者对明海舅舅的比喻时哈哈大笑,看到结尾英子对明海说的话,水鸟扑棱棱的飞走了,很长时间都呆在那里…… 一直都不喜欢那种夸...
评分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深厚、从事过京剧编剧的汪曾祺,深谙“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东方古训和布莱希特标榜的“间离效果”的西方现代理论,加上个人身世浮沉的沧桑之感,促使他不去追求反映时代精神的最强音,而是以含蓄、空灵、淡远的风格,去努力建构作品的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美...
评分---- 一篇由于写不出来而从故事沦为散文又变为读书笔记终于又不像读书笔记的东西。 初春时江南的那么一点又湿又冷的寒气是很容易让人产生蜷缩在床上的欲望的。这个季节里学校里刚开学,清早的时候水泥道上全是拿着蛋饼豆浆腋下夹着课本往教室方向跑的学生,夹在道间的还有不...
评分汪曾祺是少有的散文、小说都写得很好的作家,看过《人间草木》来读小说。汪曾祺的散文给我的感觉像明亮的水彩画,小说则是水彩动画了。不知为什么他是“京派作家”,文字里南方的气息很浓,不论什么季节都是草长莺飞的,活泼泼的。 印象比较深的有一段:“到了傍晚,文嫂抓了一...
“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这是一种庸俗的处世哲学。写小说却必须如此。话到嘴边留半句”,偏偏不要去点。尤三姐有言:“提着影戏人儿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儿。”都点出来,主题倒是清楚了,但也就受到局限,意味也就索然了。--汪曾祺谈小说的含藏
评分许多歌的词曲的作者没有人知道,有些歌只有极少数的人唱,別人都不知道。
评分12年读的,水一样的文字,清爽质朴。永远忘不了那高邮的鸭蛋。~
评分有些看了觉得还不错的小说,却未必会去读第二回,比如苏童;而有些则会经常想要重温,比如沈从文萧红汪曾祺师陀。
评分喜欢咂摸语言的人永远爱戴汪曾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