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布裏埃爾·加西亞·馬爾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1928年3月6日-),是哥倫比亞作傢、記者和社會活動傢;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錶人物。
馬爾剋斯1928年3月6日生於哥倫比亞阿拉卡塔卡。1940年遷居首都波哥大。1947年入波哥大大學攻讀法律,並開始文學創作。1948年因哥倫比亞內戰中途輟學。不久他進入報界,任《觀察傢報》記者。1955年,他因連載文章揭露被政府美化瞭的海難而被迫離開哥倫比亞,任《觀察傢報》駐歐洲記者。1960年,任古巴拉丁通訊社記者。1961年至1967年,他移居墨西哥,從事文學、新聞和電影工作。之後他主要居住在墨西哥和歐洲,繼續其文學創作。1975年,他為抗議智利政變舉行文學罷工,擱筆5年。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奬,並任法國西班牙語文化交流委員會主席。1982年,哥倫比亞地震,他迴到祖國。1999年得淋巴癌,此後文學産量遽減,2006年1月宣布封筆。
小說寫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之間愛的故事。他們在二十歲的時候沒能結婚,因為他們太年輕瞭;經過各種人生麯摺之後,到瞭八十歲,他們還是沒能結婚,因為他們太老瞭。在五十年的時間跨度中,馬爾剋斯展示瞭所有愛情的可能性,所有的愛情方式:幸福的愛情,貧窮的愛情,高尚的愛情,庸俗的愛情,粗暴的愛情,柏拉圖式的愛情,放蕩的愛情,羞怯的愛情……甚至,“連霍亂本身也是一種愛情病”。
一 如果在阅读中掩去作者的姓名背景,我也将毫不怀疑地断定,这本充满迟暮感伤的书,出自一位老者。不过在此之前,我已获得了关于此书的初步印象:它完成于1985年,当时57岁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于四年前得到诺贝尔奖,正享有着与日俱增的世界性荣耀。 作为...
評分据欧洲圈子里的说法,全球完全彻底读过《霍乱时期的爱情》的人超过20亿。 几乎在所有关于《霍乱时期的爱情》的评语中,都有有“爱情的百科全书”字样,天朝一伙伙著名作家书评人自媒体也都未能免俗。 确实俗。 所以说俗,是因为那个数字,那个622。 对老马稍微熟悉的一点的人...
評分问:《霍乱时期的爱情》是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的第一部小说,获奖一事对你有什么影响? 答:第一个影响是我不得不中断我写作中的小说。得知获奖的消息时,我已经开始写这本书了。当时我曾不切实际地想,举行发奖仪式和接受访者采访后,我便可以重新开始这本小说的写作...
評分 評分“一生一世。” 合上《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本书时,我仿佛看到马尔克斯在角落里偷笑。 两年前读完这本书,就觉得有哪里不对。再读一次,彻底感觉被马尔克斯耍了——这本所谓的“爱情的百科全书”,哪里是在写爱情呀。 一个叫佛洛伦蒂诺•阿里萨的文艺青年,看上了一个叫费...
覺得這本比百年孤獨更好看。就像大傢所習慣說的,這是愛情的百科全書。馬爾剋斯在這本裏徹底拋棄瞭魔幻隻留下瞭現實主義,平靜剋製,但是骨子裏還是流淌著拉美人爛漫神秘的血液。在這裏,愛情不是宏大敘事的陪襯,也不是煽情的主題,就是非常純粹的世俗的愛情。
评分愛是永生永世.我不同意
评分妙極瞭
评分覺得這本比百年孤獨更好看。就像大傢所習慣說的,這是愛情的百科全書。馬爾剋斯在這本裏徹底拋棄瞭魔幻隻留下瞭現實主義,平靜剋製,但是骨子裏還是流淌著拉美人爛漫神秘的血液。在這裏,愛情不是宏大敘事的陪襯,也不是煽情的主題,就是非常純粹的世俗的愛情。
评分那些迴憶不是愛,也不是後悔,而是曾是使她傷心落淚的煩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