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布裏埃爾·加西亞·馬爾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1928年3月6日-),是哥倫比亞作傢、記者和社會活動傢;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錶人物。
馬爾剋斯1928年3月6日生於哥倫比亞阿拉卡塔卡。1940年遷居首都波哥大。1947年入波哥大大學攻讀法律,並開始文學創作。1948年因哥倫比亞內戰中途輟學。不久他進入報界,任《觀察傢報》記者。1955年,他因連載文章揭露被政府美化瞭的海難而被迫離開哥倫比亞,任《觀察傢報》駐歐洲記者。1960年,任古巴拉丁通訊社記者。1961年至1967年,他移居墨西哥,從事文學、新聞和電影工作。之後他主要居住在墨西哥和歐洲,繼續其文學創作。1975年,他為抗議智利政變舉行文學罷工,擱筆5年。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奬,並任法國西班牙語文化交流委員會主席。1982年,哥倫比亞地震,他迴到祖國。1999年得淋巴癌,此後文學産量遽減,2006年1月宣布封筆。
小說寫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之間愛的故事。他們在二十歲的時候沒能結婚,因為他們太年輕瞭;經過各種人生麯摺之後,到瞭八十歲,他們還是沒能結婚,因為他們太老瞭。在五十年的時間跨度中,馬爾剋斯展示瞭所有愛情的可能性,所有的愛情方式:幸福的愛情,貧窮的愛情,高尚的愛情,庸俗的愛情,粗暴的愛情,柏拉圖式的愛情,放蕩的愛情,羞怯的愛情……甚至,“連霍亂本身也是一種愛情病”。
最开始的时候,我以为这又是一个讲衰老的故事,越看到后面越不然,我从中读到了对爱情的深刻探讨,什么是爱情?她是否真的存在,抑或根本就是虚构出来的?这是不是生活所必须的? 今天早上醒来忽然想起,文中最开始那个自杀的摄影师的爱情故事并没有在后面继续讲述,而之前却做...
評分前些天,在拥挤、喧嚣的火车上读完了这本关于爱情的不朽之作。当时,在漫长的旅途之中体味一场更为漫长的人生之旅,只觉的沧海桑田,其中细味,还未来得及深深咀嚼。 只是昨天的某些瞬间,走在这平常城市的街道之上,看到油漆门窗的小店门口,一片神秘的...
評分一 如果在阅读中掩去作者的姓名背景,我也将毫不怀疑地断定,这本充满迟暮感伤的书,出自一位老者。不过在此之前,我已获得了关于此书的初步印象:它完成于1985年,当时57岁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于四年前得到诺贝尔奖,正享有着与日俱增的世界性荣耀。 作为...
評分前些天,在拥挤、喧嚣的火车上读完了这本关于爱情的不朽之作。当时,在漫长的旅途之中体味一场更为漫长的人生之旅,只觉的沧海桑田,其中细味,还未来得及深深咀嚼。 只是昨天的某些瞬间,走在这平常城市的街道之上,看到油漆门窗的小店门口,一片神秘的...
評分世间的翻译,从来没有什么“最高”。那些无论自吹还是他吹所谓史上最牛叉者,无论林老师还是李老师,纯是瞎扯。 额看来,真正的好翻译,很简单,大体就是你既然能翻过来,当然必须还能够还(读huan)回去。 翻过来,新语言能将书里的味和趣能讲的如原书;又还能翻回去,同原文大...
就是這個版本,當年隻賣2.9現在花瞭50纔拿下,不過既是好書也大大的值瞭,譯得也確實很不錯,要多謝友鄰推薦啊。大傢就是大傢,文字好得不行,說不上很特彆的一個故事卻也寫得懸念迭起、妙趣橫生,無論哪一頁翻開去都會激起強烈的讀下去的欲望,號稱是現實主義,可一待讀到結尾誰敢說不浪漫不感傷?
评分馬爾剋斯爺爺堅定不移地告訴我們:有多少愛不期而至,就有多少愛不辭而彆,卻隻有“霍亂時期”的愛情不畏不移。
评分這翻譯……哭瞭。。決定重看一遍新版= =
评分可能翻譯的問題,覺得語言有些做作。
评分覺得這本比百年孤獨更好看。就像大傢所習慣說的,這是愛情的百科全書。馬爾剋斯在這本裏徹底拋棄瞭魔幻隻留下瞭現實主義,平靜剋製,但是骨子裏還是流淌著拉美人爛漫神秘的血液。在這裏,愛情不是宏大敘事的陪襯,也不是煽情的主題,就是非常純粹的世俗的愛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