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目前为止,我认为中国第一个正视“性”这个问题的人。
王小波(1952~1997年)当代著名学者、作家。l952年5月13日生于北京,l968年去云南插队,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商业管理。1984年至l988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后回国,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后辞职专事写作。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墓地在北京昌平佛山墓区第八区。王小波无论为人、为文都颇有特立独行的意味,其写作标榜“智慧”、“自然的人性爱”“有趣”,别具一格,深具批判精神。师承穆旦(查良铮)。
因为要写毕业论文的缘故,找来了自初中起,就知道它存在的这本书。从头到尾,一幅我国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同志生活全景图赤裸裸地展现在我的脑海中,即使身为一名同志,这本书在今天仍可以客观且真挚地提醒我,我所处的社会位置。 是的,20多年过去了,我们所处的世界,仍然是“...
评分在我手里有本薄薄的小册子——《他们的世界》,封面设计、印刷、纸质都十分朴素甚至有少少简陋,但绝不能小窥,因为它的主题现实而沉重——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它的作者更是大大有名——李银河 王小波。 很久以前,我知道了王小波的名字、爱上了他的作品、看了他的妻子李银...
评分“性不可以被仅仅视为一种心理过程,它还包括着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将性的全部看作仅与器官有关,正如金西所指出的,是贫困和无文化的产物。” 一直以来,“同性恋”都是一个敏感话题,在一些传统观念当中,很多人还是会认为他们是异类、是病态、甚至变态的。但我一直是认同“...
评分看过几遍黄金时代后,我下载了电子版的《他们的世界》。 我很想了解他们的想法,前提是我知道他们和所谓的我们其实并没有区别,这个我之前就知道。 本来以为小波的作品行文都会很有趣,可这是一篇十分严肃的纪实文学(姑且这么认为吧)。看完之后我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室友都说...
评分那个刚走出文革和打开国门时代不多见的学术书籍:严格按照西方现代社会科学原理和方法论写作的书。小波走后,李银河独自在国内坚持已见:把福柯权利和知识关系,性和思想解放联系在一切。人文学科永远无法达到数学和科学那般的确定和普遍性,如果放弃这样类似于偏执狂的目标,我们可以得到关于人是什么,人想要什么这些基本命题的更加深刻的思考,这就是人文学科的关键:永远注意哪些永恒问题,尤其是理性永远难解的特性
评分再次看到小波的文字感觉真是相当亲切。旧闻大名的著作,看了开眼界。
评分不是圈中人,但开了一回眼界......作为一个自由主义者,我认为同性恋无可指摘!
评分对80年代男同性恋者在政府打击、社会谴责和不安全不卫生的条件下不懈追求性快感的征途深表敬佩。。。大雾
评分内容紧扣书名,他们的世界,而且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书呀!real吊炸天。内容详实,想当年的古早味大数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