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1952~1997年)当代著名学者、作家。l952年5月13日生于北京,l968年去云南插队,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商业管理。1984年至l988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后回国,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后辞职专事写作。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墓地在北京昌平佛山墓区第八区。王小波无论为人、为文都颇有特立独行的意味,其写作标榜“智慧”、“自然的人性爱”“有趣”,别具一格,深具批判精神。师承穆旦(查良铮)。
这是目前为止,我认为中国第一个正视“性”这个问题的人。
就像数学题有很多种解题思路一样,我认为只要能幸福的生活且不对他人完成负面的影响,同性异性都没问题,真爱不分性别不分种族,找到契合的灵魂本来就是一件难事,来世上一遭尽量别留遗憾。我的圈子还是比较窄的,但是在我的圈子内以及视线范围内,大众对同性恋还是很包容的,...
评分把自己读到的地方标记出来,以后可以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读起来与现在的差别: 第一,互联网发展对同性恋群体交往的影响。这在对比在社会交往一章时尤其明显。 第二,同性恋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同性恋的非罪化和去病化为同性恋团体提供了更加宽松的环境。 第三,同性恋性行...
评分 评分在我手里有本薄薄的小册子——《他们的世界》,封面设计、印刷、纸质都十分朴素甚至有少少简陋,但绝不能小窥,因为它的主题现实而沉重——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它的作者更是大大有名——李银河 王小波。 很久以前,我知道了王小波的名字、爱上了他的作品、看了他的妻子李银...
评分上大学开始接触王小波的一些东西,但都是零零散散地看,第一本完整看的则是现在手边的《他们的世界》。这本书不大,十开,封面以银灰为主色,极其简单。书虽小,主题却很大很重: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 这个调查报告是王小波和李银河在经过长期问卷调查后于1993年发表...
25年来中国社会观念的转变,25年前他们的世界
评分25年来中国社会观念的转变,25年前他们的世界
评分25年来中国社会观念的转变,25年前他们的世界
评分1.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2.正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的制约,同性恋在当时来看,娱乐性的功能更多,要么就是豁出去的心态,要么就是玩一玩而已,是结婚之前的最终疯狂。3.现在的社会环境更加宽容,同性恋的组织模式与交往模式也早已分化,这才使得中国的同性恋由曾经的过分现实,进入了半现实注意的阶段,社会的包容度增加,人们也从单纯的反抗、娱乐变得生活化的路径了,即同性恋也以当成一种生活来过了。当然也因为正处于过去的阶段,一切才显得如此艰难,更多人跟这个时代一样迷失和失落。
评分我一直很喜欢李银河关于“性“的观点 让人觉得亲切舒服 也不做作矫情 作为人类学家在那个年代拥有这样的主见是让人钦佩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