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河,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后。
1952年2月生于北京。主要著(译)作有:《同性恋亚文化》、《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中国婚姻家庭及其变迁》、《中国女性的性与爱》、《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等。李银河研究员是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也是当今中国最著名的社会性学家之一,并于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五十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酷儿理论》所有的篇章都是作者1999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参加性别问题研讨班期间搜集到的,“酷儿理论”是西方那些在性和性别领域的越轨分子创造出来的、关于他们自己和他们的越轨行为的理论。
《酷儿理论》 内容简介:从上世纪90年代起,西方那些在性和性别领域的越轨分子(同性恋者,双性恋者,易装者、虐恋者等)开始自称为“酷儿”、“酷儿理论”就是他们创造出来的、关于他们自己和他们的越轨行为的理论。 "酷儿"是音译,原来是西方主流文化对同性恋者的贬义称...
评分 评分快速浏览了大概30-40%的酷儿理论,有点晦涩难懂,可能主要是译文,有些词的意思也感觉有点奇怪。但是作为学术研究,可以发现一些专业术语,或者适合研究的领域或方向。不太适合普通群众阅读,甚至可能看完对酷儿更不理解。 看书不如看豆瓣评分吧,有精彩内容的摘选。 里面很多...
评分同性恋这个话题有什么好说的呢,局外人无论给予批判厌恶的态度,还是从心底同情支持,也仅仅是从旁观者事不关己的态度泛泛而论,即便是对此持包容开放态度的人,假如某天有位同志对你有意思,很难说你会不会仍坚持这种宽容,英文里Homophobia专指同性恋恐惧症,就我自己的...
评分如果没有度过这本书,我真的不知道在西方曾经关于性有过那样激烈的战争,不知道美国曾经那样极端的迫害同性恋者,更不知道原来性取向有那么多选择,有那么多理论流派,有那么多社会运动组织。在我的生活里,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平静,那么的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借阅
评分酷儿理论不仅仅视异性恋和同性恋为一种身份界定或社会地位的标志,而且将其视为区分知识、语言的社会种属。这些知识和语言规划了我们对身体、欲望、性和身份的界定。这是一种常态的语言,正是它规定了更多的道德标准和科层政治。酷儿理论呼吁对同性恋的研究应当不仅仅是对少数群体的研究,而是通过性将‘社会’组合成一个征途的知识和社会实践的研究--躯体、欲望、行为、身份、社会关系、知识、文化以及社会机构。(Seidman,1996,p.12-13)
评分“酷儿”这一概念作为对一个社会群体的指称,包括了所有在性倾向方面与主流文化和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性别规范或性规范不符的人。酷儿理论就是这些人的理论。“酷儿”这一概念指的是在文化中所有非常态(nonstraight)的表达方式。这一概念既包括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和双性恋的立场,也包括所有其他潜在的、不可归类的非常态立场。“酷儿理论”这一概念的发明权属于著名女权主义者罗丽蒂斯。酷儿意味着反抗——既反对同性恋的同化,也反对异性恋的压迫,酷儿包容了所有被权力边缘化的人们。李银河举了一个女孩子的例子,这个女孩子向医生描述自己的想法:她想做一个男性,而且是一个同性恋男性。也就是说,她的生理性别是女性,她的社会性别是男性,她的性倾向是同性恋。她要作为一个男人来爱男人。这个90年代的例子很适合李银河现在的女伴啊?
评分一本关于同志理论的译文集。
评分借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