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冠学(1934~2011)台湾屏东县新埤乡人,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曾任教师和编辑。他受学于牟宗三,出版过《论语新注》、《庄子新传》等与中国古代思想相关的书籍,也专注于台湾地理变迁、移民拓荒历史、台语正字声韵研究,出版有《老台湾》、《台语之古老与古典》等。他具有传统文人气质,又有现代知识分子的入世之情,上世纪70年代初,毅然辞去教职,重归故乡田园,晴耕雨读,过着清贫乐道的书生农夫生活,曾得马英九亲往探访。著有短篇小说集《第三者》,散文集《田园之秋》、《父女对话》、《访草》、《蓝色的断想》、《觉醒》等。其中《田园之秋》成为不朽的台湾散文经典作,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光辉灿烂的田园随笔”。
本书的核心叙事,当然是“田园”和“秋天”。但出版者将它更名为“大地的事”,也颇为准确。关于田园,中国历代的文人都曾反复吟唱过,从陶渊明以降,田园叙事就成了失意文人最主要的写作路子。然而,在这些文人笔下,“田园”只不过是一个精神的假想,他们抒情的重心,主要是为了寄托官场、仕途的落寞和不得意,那份怡然自得中,多多少少都还有一些做作和不甘心。在这种心境下,田园再美,大地再丰饶,他们也未必真有兴致去观察和享受——更多的时候,他们可能都在竖起耳朵谛听来自京城的马蹄声,是否能为他传报复职或升迁的佳音。但长年住在台湾屏东乡下的陈冠学和他们不同,他回到故土、走向田园的心境,有着一种别人所没有的平静和自在,同时也带着一种面对人世的通达和智慧,所以,他的文字自然、纯净。
本书是具有闲心和从容的,所以,里面的文字,深得散文的神韵;它的出现,恢复了散文作为一种潇洒自然、散漫真实的文体的独特风采。
陈冠学老师的《田园之秋》令我惊喜!为什么呢?一则,个人觉得“秋”是比较难写的,不论叹秋之悲瑟,还是颂秋之丰硕,都很容易陷入俗套;二则,散文这种文体看似自由,真正要做到“形散意不散”却相当不易。陈老师的《田园之秋》凭籍深入细致的观察,以动物、植物、山川、...
评分今年清明节放假本来打算窝在北京,但爷爷突然在县城住院准备手术,亲人们都在医院轮流伺候,奶奶一个人住在农村老家,于是临时决定回趟老家陪奶奶。放假第一天早上出发,后备箱里装着几天吃的蔬菜水果、给奶奶的花盆,西语考试的材料,顺便还拿了一本正好要看的书,陈冠...
评分有些场景,无需言语,却让你浮躁的内心轻易安静下来,让你体会到真正的静心。 三月二十二日收到此书,于今日看完 ,所花时间甚长,对朱银芳编辑深感抱歉。 要掌握此书的精髓,于我而言仍需重温几遍方能领悟。 我的识字能力在此书面前,完全不堪一击 。 翻阅字典,展书静读,...
评分今年清明节放假本来打算窝在北京,但爷爷突然在县城住院准备手术,亲人们都在医院轮流伺候,奶奶一个人住在农村老家,于是临时决定回趟老家陪奶奶。放假第一天早上出发,后备箱里装着几天吃的蔬菜水果、给奶奶的花盆,西语考试的材料,顺便还拿了一本正好要看的书,陈冠...
评分世人都知道美国的生态文学,比如爱默生,梭罗,约翰巴勒斯,约翰缪尔,俄罗斯也有帕乌斯托夫斯基,艾特玛托夫和普里什文。现在陈冠学的《田园之秋》也出了,窃喜,这是中国自己出色的生态文学作品。 这本书不同于潘富俊的古典植物文学辞典,它不是以简素之笔法,结合文学作品...
赤子之心
评分再读一遍。悲观的理想主义者。
评分晴耕雨读,书生农夫。
评分绝然的回归,才能造就真正的田园之气
评分一言以蔽之,让大家都回去种田。当初好激动啊,后来看作者越写越苦逼,就熄灭了热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