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现代化

中国的现代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吉尔伯特·罗兹曼 编
出品人:
页数:510
译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比较现代化”课题组
出版时间:2018-3
价格:5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4002235
丛书系列: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海外中国研究
  • 现代化
  • 历史
  • 中国近代史
  • 社会学
  • 中国的现代化
  •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 中国
  • 中国现代化
  • 中国历史
  • 社会发展
  • 经济转型
  • 政治变革
  • 文化变迁
  • 改革开放
  • 当代中国
  • 历史研究
  • 社会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国的现代化》是美国一批著名学者近年研究中国现代化事业的综合性著作。它从晚清中国与西方交手并着手现代化说起,一直写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从国际环境、政治结构、经济发展、社会整合和科技进步等五方面,论述了中国现代化事业在晚清、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国民党政府和解放后各个时期的起步、彷徨、动摇、发展、挫折、再发展的艰难历程。作者对于中国国内问题的探讨,持论颇为客观。对于想了解外国人如何看待中国现代化的读者来说,《中国的现代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罗兹曼,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教授。主要研究兴趣是中国、日本和俄国这类社会的相互对比与彼此理解,也兼及有关现代化与前现代的宏观社会学比较,或者东亚与西方发展路径的比较。著有《清代中国的人口与市场调解》等,编有《中国的现代化》、《东亚地区:儒家遗产及其现代调适》、《日本对戈尔巴乔夫时代的回应》等。

目录信息

第一章 导论
何谓现代化
现代化的长期过程
现代化的多层面性
其他研究方法
现代化的比较领域
第一部分 历史的遗产:18世纪和19世纪
第二章 国际环境
现代化和国际关系
世界秩序
世界观
中国的世界秩序
西方对中国的侵扰
鸦片战争前的广州贸易
不平等条约
利益范围和抢夺租地
国际比较
第三章 政治结构
主权
政治意识
领导:王朝利益
领土完整
国家权力的行使
中央政府:对新需求的适应
武装力量:军队地位的变化
财政基础
全国通讯
地方政权
省级政府
基层组织
地方领导
法律结构
冲突的解决
利益集团
特殊政治利益
条约口岸
国际比较
第四章 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
经济基础
制度背景
增长机制和阶段
商品市场
生产资料市场
资源配置
收入分配
消费、积蓄和投资
技术革新
国家的作用
官营部门
通货和财政问题
国家政策
对外贸易
国际比较
第五章 社会整合
人力资源
人口
分层与职业分布
……
第二部分 20世纪的转变
引用文献综目(英文)
索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历时四周终于把这本著作看完,仔细的记录下了笔记,不可不说很辛苦。全书的结构非常清晰:序论讨论了关于现代化的定义和标准,一共两个部分19世纪和20世纪,在各大部分里又分为5个主体板块,即国际环境、政治结构、经济结构与增长、社会一体化以及知识和教育,最后对中国的...

评分

这本书是1982年前写的,却预期按当时的发展势头,中国在2000年达到人均GDP700美元(后来实际是800美元吧)。当然中国后来发生的很多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很多80年代初看来难以解决的问题的转机,现在看来是令人兴奋的,但是书中提到的从1970年代看的中国社会流动机制来看人才选...  

评分

本书的标题“中国的现代化”就足够大,试图“弄清楚中国社会中哪些因素有助于走向现代化,那些因素阻碍着现代化,并对现代化的发生的速率和模式加以评估”p.4 ,导论部分分别从政治结构、经济、知识和教育等几个方面分别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然而通读全书后发现,其实这些问题...  

评分

本书的标题“中国的现代化”就足够大,试图“弄清楚中国社会中哪些因素有助于走向现代化,那些因素阻碍着现代化,并对现代化的发生的速率和模式加以评估”p.4 ,导论部分分别从政治结构、经济、知识和教育等几个方面分别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然而通读全书后发现,其实这些问题...  

评分

这是我读到的第一本评述中国近代历史的著作,难免对其中得失的点评有种耳目一新的感受,近七百页的厚度,覆盖了从英使觐乾隆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诸多细节,可能由于多人写作的缘故,全书结构过分统一,内容重复也较多,有些翻译明显使用社会学词汇更好,这是较为遗憾的地...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可能是国外关于中国现代化研究最系统的一部专著,同时也是江苏人民出版社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推出的第一本书,纪念意义非凡。本书汇集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一流学者的集体智慧,从国际环境、政治结构、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等多个层面,考察中国从晚清到改革开放前夜历时两百年的现代化进程,分析详实,立论客观。对于中共建国前三十年的贡献与错误,讲述得尤为精彩。更为重要的是,本书给出的一整套观察视角和分析框架,非常值得从事现代化研究的各个学科的作者参考。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再来读这本成书于改革开放之初的著作,仍然会觉得获益良多。

评分

中国现代化最顺利的一次是民国,可是被日本看出来了,它侵华打断了这个过程,并把大陆暗暗留给了共产党,今天的祸根很大一部分是日本种下的,中国人虽然被洗脑去反日,但是日本确实有值得憎恨的理由。

评分

14年出了精装版。虽然成书比较早(1980),总体上很成系统,主要启发和价值在前半部分,特别是对于民国以前的论述,越晚进要越浮于表面。还没到1989,很多事情学者们还没有看到。现代化真的是一件好事么?也许并非好事,但不可阻挡。

评分

定量的现代化理论大势已去。另,本书的翻译值得夸赞。

评分

很多讨论很平情,也颇有见解;很典型和认真的现代化研究。但是我只想说读起来(当作睡前书)真的太太无聊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