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1866~1925),廣東香山(今中山)人。我國近現代民主革命傢。本名孫文,譜名德明,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他在流亡日本時,曾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化名“中山樵”,因此人們慣稱他為孫中山。
1905年,成立中國同盟會,發動一係列反對清政府的武裝起義。1911年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3年,發起反袁的二次革命。1921年,在廣州組織軍政府,任非常大總統。1924年,發起第一次國共閤作。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病逝,終年59歲。1940年,當時的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
孫中山早年接受教會教育,對世界局勢具有深刻的認識。他是最早提倡以暴力推翻滿清統治、建立民國的革命者之一,“起共和而終帝製”。他提齣的“三民主義”等政治綱領亦影響深遠。晚年推動聯俄容共、國共閤作政策,促進瞭中國共産黨的迅速發展,是海峽兩岸都備受敬重的革命先行者。
夫乱世而举者 泛若星汉 然以仁称者 庶几 先生以诚动天 以忠事民 语曰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 先生之志可谓弘毅也 给骨血以养社稷 身死不悔 溯之千年可肩并者寥矣 然籍为小人所窃 绪业渺渺 岂重其行而轻其知乎 当是时 外有虎豹内有狼狈 啖血食肉 其未有枪炮之...
評分 評分孙中山自己在《孙文学说》的序中说明写作的动机和目的,就是要把这部书作为整个《建国方略》三个建设(心理建设,物质建设,社会建设)中的”心理建设“来发挥。当时的情况照他说,“不图革命初成,党人即起异议,谓予所主张者理想太高,不适中国之用;众口铄金,一时风靡,同...
評分無怪楊奎松、楊天石諸人樂意推薦,孫中山的眼光確具前瞻性,史家指其不但在辛亥革命時代是個最前進的思想家,搞歷史的人一百年後回頭看,孫中山仍然是我民族最高層領袖中極少有、甚至唯一的「現代人」。今天重讀這本書,意義非凡,除了重新發現民國,亦可古今證照,頗具現實意...
評分最近迷上了研究《罗伯特议事规则》(Robert's Rule of Order),发现孙中山的《民权初步》就是根据<罗伯特议事规则>写的。才发现。 我们对历史的认知出现了多么大的断层啊!! 。。。。。。。。。。。。。。。。。。。。。。。。。。。。。。。。。。。。。。。。。。。。。...
書生的一廂情願, 看看太祖的文章,什麼是差距
评分知難行易 孫子不虛言
评分除瞭第一部分,讀得蠻粗略。孫中山先生憂國憂民的傳統士人精神,和作為革命實踐的領袖與理論的導師的自信甚至自負,給人深刻影像
评分進大學之前,早就看過瞭,不過我翻看的是民國時期的版本。印象最深的還是《民權初步》,儘管涉及人權的內容對獨裁國傢而言,並不重要,但內容與《孫文學說》、《實業計畫》構成瞭《建國方略》特別重要的一部分。不知屍位素餐的肉食者是否關注過?曹劌曾經說過一句話: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评分孫中山牛逼頂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