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吉尼亚·伍尔夫1882年生于伦敦的一个书香名门之家。 维吉尼亚天分很高,从小就立志要当作家,二十二岁时开始在《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等报刊上发表文章。但维吉尼亚本人身体不好,且有神经病的底子。维吉尼亚・伍尔夫的主要文学成就在于小说――她是“意识流””文学的开创者之一,这方面的小说代表作有《雅各的房间》(1921)、《黛洛维夫人》(1925)、《到灯塔去》(1927)、《海浪》(1931)等书。在小说创作之余,她还写了大量的文学评论,收入《普通读者》(1925)和《普通读者二集》(1932)等书之中,此外,她的作品还有传记和女权问题论著《自己的一间屋》(1929)。
1941年,维吉尼亚在乡间的住所写完了她的最后一部小说《幕间》,便又一次陷入了精神病的痛苦之中。于是将自己勤奋写作的一生结束在一条河流之中。
这本书主要选自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三部重要散文集,《普通读者》、《普通读者二集》和《自己的房间》,多为伍尔夫的读书心得和感想,而且写得比较随意,不拘一格,故称为“读书随笔”。主要内容有:如何读书,书和女性生活有何关系,如何看待名字名作,以及如何评价当代文学。
连日来伍尔夫看得尤其欢畅,再邀一支歌来伴奏,反复反复的,却不厌,发觉只在陷入。这其实在说喜爱伍尔夫的随性之余也免不了要感激译者的通达,使整个阅读过程没有纠结,偶尔的小词小语陷阱反而成了小布景,零星又闪烁微茫。 她的“闲暇,一小笔钱,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理论...
评分女人的一切是对照男人得来的,男人的一切也应该对照女人而来。但现实是男人的一切是男人决定的。在伍尔夫的时代,男人们或者把女性当作非人来描述--精灵、天使等等,或者认为"即便最优秀的女学生,其智力也不及最劣等的男学生."伍尔夫对此嗤之以鼻--她本身就是最好的反证. 伍尔夫...
评分适合的睡前读物。我极喜欢弗吉尼亚写托尔斯泰和妥斯托耶夫斯基那篇,她很知道俄国人的特点:他们是具有贵族气质(许多作家有爵位)也可能穷困潦倒;他们一时风度翩翩,一时醉得不省人事。托尔斯泰是否比同时代的所有作家更好?很难回答,但无疑生活在中产阶级或上流社会的所有...
评分开篇就看到这样一句:一个人可以对别人提出的唯一指导就是不必听什么指导,你只要凭自己的天性,凭自己的头脑得出自己的结论就可以了。看完之后感觉没必要看了呢,说到底不管学什么看什么都是要自己分析得出自己的想法。 她还有个观点我很认同,想了解小说家创作...
评分窝在榻上随机展开一篇。断续听她聊天昏昏沉沉睡去,梦里泛黄的五光十色。醒来大多已天亮,接上最后几段睡个回笼觉。 hours里的她没想像中从容,时间点不对。但写作和抽烟的样子很美。
伍尔芙写的作品都太不熟,看起来瞬间少很多乐趣
评分读书能陶冶性情,涵养浩然之气,使人充实、明智、灵秀,周密、精邃、庄重、思辨
评分不接受硬生生给予的指导,只挑选适合自己并且能够内化的。一直把阅读作为自己的一大爱好,但从爱好来讲能够获得的启示是否太少。如何从庞杂的内容中一下抓住线头,如何对一部作品有整体的把握,如何在最终解决刚开始读的时候自己提出的问题,如何发现作者给出的答案,如何横向纵向的比较……读书是大学问,并非占有欲的彰显或人生的附属。
评分女权主义的写的特好
评分有些道理至今读来仍不过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