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上看的书,断断续续,终于看完。打开之前完全不知道是什么,百度了一下才知道是台湾作家的书,1965年出版。所以书里描写的生活很陌生,属于台湾的陌生吧。大陆人,台湾客,台湾人,美国客,等等。身份认同颇为复杂,但那个年代的单一的政治意识形态起码没给他们太...
评分这本书家里很多年了,每次看都会被拉进书里那种年代台湾的氛围,男主的心态、调调,非常受影响,每次看完抬起头都觉得恍恍惚惚,不知道哪里是真实的生活。 看过的正经的文艺的小说不多,不正经的看很多。这本书故事性不强,不像很多小说那么跌宕起伏,但是我看过的非常...
评分如果说"TO BE OR NOT TO BE"是伟大的哈姆雷特的困惑的话,那么书中哥哥的选择同样是痛苦的。 他承受着家中的希望,留学美国,而且学起了新闻。对于一个非母语出身的中国人,辛苦可想而知。美国留给他的有痛苦:没有知音、没有爱人、没有金钱;但是同时带给他的还有自由、秩序...
评分人一生中最大的成功,莫过于在自己舍不下的地方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或许这里并不繁荣,甚至有些落后贫穷;或许这里并不开放,甚至有些闭塞保守。这里的人们,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他们渴望出去,去见识一个新的世界;这里的矛盾积重难返,很难去解决,让这里得到更好...
评分看这本小说是被介绍书籍中的一段引文打动:十年的留学生涯,从一个把梦捧在头上的少女,变成一个把梦拿在手上的少妇,最后变成一个把梦踩在脚下的妇女。大意如此。 台湾作家於梨华的长篇小说,背景是八十年代的台湾和美国,八十年代的台湾年轻人都把出国当作唯一的...
故事也很简单,留美十年归来的几个月的所见所想,夹杂着十年留美的回忆。在别人看来光鲜的留学生,自己却觉得很失败特别寂寞。不想再回到美国。可是这里也不像自己的家,自己在哪都像个客人。。这里的女友,是为了美国,才愿意和自己结婚?故事结尾没有交代,这次的婚能不能接??很多心理描写感觉不错
评分看完小说,出国留学的激情就流失一大半。如果说这是留学之人无根的伤痛,那么在他们心里,外国和中国,永远都失去了“家”的味道。小说不断的在过去和现在中反复穿插,新旧恋情和国内外生活,都是一场翻天覆地的绝望。
评分看完小说,出国留学的激情就流失一大半。如果说这是留学之人无根的伤痛,那么在他们心里,外国和中国,永远都失去了“家”的味道。小说不断的在过去和现在中反复穿插,新旧恋情和国内外生活,都是一场翻天覆地的绝望。
评分读台湾作家的书,不论是苏伟贞,朱天心还是朱天文白先勇,总有一种很明显的台湾味道。同样是岛屿地形,比起日本文化来却是一种不同的感觉,这种感觉就像是太平洋吹来的风,而不是四月樱花落下的雨。
评分留学生值得一读,尤其文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