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包括《锌皮娃娃兵》、《切尔诺贝利的祈祷》两种,都是作者“文献文学”的作品,前一部以阿富汗战争中俄罗斯一方的军官、士兵、护士、妻子情人、父母、孩子的血泪记忆为主,基本没有作者的描述;后一部则以谈话录的形式,记下了作者走访三年的成果。
战争内容的虚构类的小说,非虚构类的历史著作,看过的,没看过的,多少都会带着开边拓土的激情。封狼居胥也好,中途岛海战也罢,哪怕是崖山之役,也多少会带着哪怕一点点激情的,但本书所作为“背景”所讲述的阿富汗战争却看不到哪怕一丝激情。在这里the war equals to the dis...
评分每次看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书都像一场自虐,主题过于沉重:战争、死亡、巨大的人类灾难;情感过于悲怆:爱情的破碎、亲情的失落、对国家的失望;矛盾过于复杂:服从与反抗、真实与虚假、正义与非正义……看她的书常常饱含热泪,内心纠结、气愤、无奈、疲惫、灰暗、悲凉、...
评分 评分 评分《锌皮娃娃兵》S.A.阿列克谢耶维奇 第一次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大概是在看了电影《芳华》中的战争场面,特别是被救治的伤员和阵亡者的遗体,好像肢体和内脏器官都是可拆卸的零件,而《锌皮娃娃兵》中描述的战争血腥残酷面与此几乎相同。战争分解了一个完整的人,既是肉体层面的,...
她的纪实作品技巧可能不是最好的,但题材够狠,写在最实在,揭露得深刻,风格也多样。
评分战争唯一的功效便是创造无数的苦难,但人类却永远没有办法消除战争,该来的总是要来,而且困难日益空前。
评分斯.阿称自己的作品为“文献文学”。此书包含《锌皮娃娃兵》和《切尔诺贝利的祈祷》,高莽代序,翻译上要比凤凰出的好多了,由于刚读过凤凰出的切尔诺贝利,所以本次只读了娃娃兵。母亲、妻子、战士,战争的目光与灾难不同,只有亲身亲历者及其亲人才能有切身的伤痛和体悟。依然是通过采访的形式,以一个来信者的内容分为三天,开头由作者自己的日记作为总结观点开篇,中间不再插入心理分析,纯以客观呈现,带给人不一样的真实体验。阿富汗战争与越战一样,是披着外衣的入侵,作为士兵,只不过是莫名其妙地做着莫名其妙的事,莫名其妙地死亡和屠杀,在莫名其妙中怀疑人性....痛苦、折磨、撕裂的自我、价值观颠覆.....
评分她的纪实作品技巧可能不是最好的,但题材够狠,写在最实在,揭露得深刻,风格也多样。
评分小学四年级时看的。一开始以为是童话。里面都是一些访谈,语言很琐碎平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