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恩·布鲁玛(Ian Buruma,1951— ),生于荷兰海牙,先后在荷兰和日本就学,曾于莱顿大学攻读中国文学和历史,后专注于研究日本。现任纽约巴德学院(Bard College)民主、人权与新闻Paul R.Williams教授,为《纽约时报书评》《纽约客》《金融时报》等多家重要媒体撰写评论。作品涉猎广泛,最新著作有《零年:1945》《阿姆斯特丹的谋杀案》等。
个人网站:http://www.ianburuma.com/
Why are Germans so well informed on World War II while most Japanese know almost nothing about it? Why do the majority of West Germans feel guilty, Japanese victimised, and 'Ossies' virtuous? Ian Buruma explores the causes of these varied attitudes, both in the past culture of each country and in their post-war treatment and other subsequent events, and looks at how they were or are manifested in museums and memorials, trials and textbooks. The result is a fascinating study of the many faces of events, studded with unexpected facts and rare insights.
"战争是为民族存亡而进行的斗争,日本军人并不比其他国家的军人更坏,而就荣誉心和牺牲精神而言他们甚至更优秀。"从《永远的零》到《太平洋的奇迹》,日本的电影传递的正是这样一种肤浅粗鄙的价值观(前者的结局是男主凭借高超的驾驶技术撞中了美军航母为国捐躯,后者则是孤岛残...
评分本书由于从英语原文译出,故在对应一些Buruma提到的日语词汇时,出现了一些错讹或似是而非之处;以下简单对其中日语及部分英文专有名词做一勘误,页码均以广西师大2015年版为准。因手头无英语原版,错漏之处还请留言指出。 43页:“它肇始于1860年代的‘驱除鞑虏、拥护皇权’运...
评分本书对德日两国的国民心理分析得很到位,几个观点很不错:日本人政治上的不成熟(未形成辩论的传统)是导致无法正视历史的原因之一;文化并非唯一原因,政治体制更为关键。而把自己视为战争受害者(原子弹爆炸)而非加害者的心态更是概括的很到位。 一目十行,囫囵吞枣,...
评分基本上遇到德国部分我就有阅读障碍,不知是翻译原因,我本身理解问题还是作者的写作手法,看到德国部分我就云里雾里。大致读出来的印象就是,德国人唯恐把纳粹批判地不彻底,唯恐把纳粹当做人来看,因为仿佛这样就可以把他们从歌德席勒的德国里剥离出来。而日本的情况则不同,...
评分本书对于德国和日本在二战后对战争的态度的不同的原因进行了比较学术、理性的分析。对于日本来说,第一,他们没有进行屠犹那种种族灭绝的罪行,他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惨绝人寰但并没有系统性灭绝种族的目的;第二,他们是唯一经受了原爆的国家,更愿意认为自己是西方势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