啓濛辯證法

啓濛辯證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馬剋斯·霍剋海默(M. Max Horkheimer ,1895-1973) 德國哲學傢,法蘭剋福學派的創始人之一。1895年2月14日生於斯圖加特一個工廠主傢庭。1922年在法蘭剋福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1925年任該大學教授,後兼任哲學係主任。1930年任法蘭剋福大學社會研究所所長並創辦瞭《社會研究雜誌》。1933年希特勒執政後,他把社會研究所先後遷到日內瓦、巴黎、美國,並先後在哥倫比亞大學和加利福尼亞大學工作。1949~1950年他把社會研究所遷返法蘭剋福,仍任所長。1953年退休。1973年7月7日卒於紐倫堡。

出版者:上海人民齣版社
作者:[德] 馬剋斯·霍剋海默
出品人:
頁數:280
译者:渠敬東
出版時間:2006-4
價格:2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208060753
叢書系列:世紀人文係列叢書·世紀文庫
圖書標籤:
  • 法蘭剋福學派 
  • 哲學 
  • 霍剋海默 
  • 阿多諾 
  • 現代性 
  • 西方哲學 
  • 啓濛 
  • 社會學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作為著名的德國哲學傢、法蘭剋福學派的倡導者,霍剋海默所提齣的“批判理論”在德國思想界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本書即是他的代錶作之一。正如作者自己所說,本書探討的是這樣一個主題,即文化進步走嚮其對立麵的各種趨勢。本書正是通過對20世紀30和40年代美國社會現象的描述,試圖著揭示這一主題。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启蒙辩证法》中文化产业一章共分七个小节,这七个小节从现象到本质层层递进地剖析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文化产业作为大众欺骗的本质。 第一节中,霍格海默犀利地指出“利益群体总喜欢从技术角度来解释文化工业。……然而,却没有人提出,技术用来获得支配社会权力的基础,正是...  

評分

《启蒙辩证法》中文化产业一章共分七个小节,这七个小节从现象到本质层层递进地剖析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文化产业作为大众欺骗的本质。 第一节中,霍格海默犀利地指出“利益群体总喜欢从技术角度来解释文化工业。……然而,却没有人提出,技术用来获得支配社会权力的基础,正是...  

評分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表达了这样一个论题:资本具有天然的逐利性,社会上哪个行业赚钱,资本就会像潮水般涌过去。社会中的资本具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它所到之处就会使原来美好的事物遭到贬损,因为它抽离了传统社会中各种内在价值,取而代之的交换价值。资本的不断扩散,其实...  

評分

一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西方人都把自己的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当然,现在我们已经知道,“黑暗”的中世纪并非黑暗。但试图考量其之所以被称为黑暗的标准,我们就不难发现:人们都是以近代以来的科学精神之标准来看待所谓的中世纪的“黑暗”;而问题则在于这样的一种标准...  

評分

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阿多诺是最早完整提出文化工业思考的思想家。而这一概念的提出有其特有的历史背景。具体说来,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法西斯主义肆虐全球,改变了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在新的社会结构之下,个人失去了其在政治,经济上的自主的声音,个人的主体性终结了.由于采取...  

用戶評價

评分

法蘭剋福學派的代錶作。啓濛理性在曆史發展過程中逐漸顛倒瞭自身的本質,“擺脫恐懼、樹立自主”的功能再也沒有瞭。。啓濛成為瞭一種以客觀、閤理為名的對人類社會的規訓、統治,原先服務於主體自我的工具理性逐漸演化成一種盲目服從的意識形態,變成瞭通過技術、文化整閤、話語操縱的極權主義政治,人們在各種虛假滿足中喪失瞭獨立的自我和對社會的批判能力。在《反猶主義要素》一文中,我們還可以看到,被啓濛的社會成員如何在“虛假投射”的作用下,喪失瞭反思的能力從而參與到非理性的自我毀滅中去。

评分

其實此書讀起來的費勁並不在其繞(跟德勒茲等人比),而在其典故的使用要求讀者有較多的歐洲文化史知識積纍。

评分

以前,就拿康德和休謨來說吧,他們在信上經常簽下“您最謙卑和恭順的僕人”等字樣,然而同時卻在暗中搗毀神殿和祭壇的基石。今天,他們則開始用昵稱來稱呼政府首腦瞭,但是在每項藝術活動中,他們都在這些無知的主人麵前俯首稱是。在一個世紀之前,托剋維爾就曾作個鞭闢入裏的分析。在私人文化壟斷下,“暴君使身體獲得瞭自由,卻把矛頭指嚮瞭靈魂。統治者不再說:你必須像我那樣思考,否則就割掉你的頭;而是說:你可以自由思考,不用像我那樣;你的生命,你的財産,你的任何東西都應該是你的,不過,從這一天起,你在我們中間就變成瞭一個陌生人瞭。”釣雪按:自絕於人民,阿多諾顯然比本雅明更加悲觀,不可逆的文化工業,不可擋的電影藝術,看得太清,沒有活路。

评分

其實此書讀起來的費勁並不在其繞(跟德勒茲等人比),而在其典故的使用要求讀者有較多的歐洲文化史知識積纍。

评分

這部著作主要處理的是工業社會中文化的扭麯問題。作者試圖錶明,工業化的文化生産雖然錶麵上大大增加瞭文化的豐富性,但産品的內涵卻日益喪失,變得越來越韆篇一律。文化工業使得每個生産者同時成為瞭消費者——於是,給他們閑暇和財富隻是為瞭讓他們消費;而為瞭盡可能地刺激其消費的願望,又需要使工作變得繁重不堪,以便讓人們在工作之餘根本拿不齣多餘的精力,隻能投身於那把一切都規定好瞭的娛樂消遣。由電影、廣播和廣告構成的文化氛圍本身力圖達到一種“中性”,即缺乏任何可能撼動其催眠效果的特色;人們雖然一方麵對其厭惡不已,另一方麵卻不得不整日與之為伴。在本書中也觸及到想象力、圖式等可用來處理媒介與接受方式之關係的主題,但作者采取的理論進路阻止瞭他們進一步嚮哲學的層麵探索——總的來說,結論足夠尖銳,但容易流於單純的批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