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画,我承认最初购买的目的只是为了琼屑谈中安妮宝贝的文字。大抵是因为对一位作家小心翼翼的膜拜,于是,对那些烙印在暗黄纸张上的铅字便显得格外珍惜。然后,购买城画便成了一种极不自觉的习惯,逢期必买。那个时候,对于刚刚到手还没有拆开包装纸的杂志来说,什么时候去阅读她已经不再重要了,哪怕买来后随手就扔在了书架上,也会觉得倍感安心。 这样一本杂志,只适合在云淡风轻的午后随心的翻阅。她不是一部百科全书,却可以再潜移默化中改变你对生活的态度,甚至是你的价值观。不置可否,一本好的杂志,她是内敛的,不需要花哨的...
评分人必须要做事。以前回复一个读者的疑问,说过类似的观点。简单地终结或逃避掉一件事情,尚不算勇气。在结束旧的拖累之后,如何担当得起新的建立,才算完整。如果只是想轻易地获得自由,却根本不具备担当的力量,那么这自由只是一厢情愿的轻率。这担当包括历练人事,奋力工作。这些都是根本。所以你可看到有些人始终都在发牢骚,抱怨寸步难行。有些人默默做事,日渐精进。个人修行是表达在很多方面的。一方面会体现在控制你的欲望,另一方面是你要努力的做事,通过做事,对你身边的人和世界产生影响。这样才能尽到责任。独善其身并不足够。——安妮宝贝...
评分看《城市画报》,是今年才开始的事。那时候,不太了解它,因而,并没有每期必买,只是时断时续的看,没有太大的感受。不知怎地,到了最近几个月,几乎一期不落。我想,究其原因,也许就是《城市画报》在新浪的Blog,还有在豆瓣的小组讨论吧,自己每天用来上网的时间不少,一有空,自己就会到这两个地方“串串门”,了解一下杂志的最新动向,最新一期都有那些内容,要是够吸引的话,就会在出版的第一天,第一时间跑到书报摊等候,以求第一时间拿到手;在Blog和小组,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也会参与发言讨论.也许,就是这种参与和期待,自己慢慢地认识了...
评分今天英语课着实无聊,头埋在桌底下看一月15日的《城市画报》。这一期的专题是“荒岛图书馆2”,作为对之前“荒岛图书馆”的补充。主编说“2”可以代表第二次做图书专题,也可以代表2次方,以示我们的阅读番量增长。 喜欢这样的专题,当你发现和某个名人有同样的恋书癖时,也会暗自愉悦吧。知识和信息爆炸的今天,纸质的媒介与网络相比,像一个年华老去但风韵犹存的妇人,当人们被光鲜亮丽的妙龄女郎耀晕了眼,捧起书本,淡淡的书香袭来,往日的情愫浮上心头,终于使我们不忍遗弃。 这期对名人的专访对于小众文化的饕客实在很丰厚。开篇是对前《...
评分这期杂志是在5.12过去十多天后出版的,少了艺文志,没了安妮宝贝和连岳的专栏,杂志人把视线投向了平日里不被我们所知的中国NGO项目,让人感动。正如主编李晖说的那样,209期“不算是做得最好的一期《城市画报》,也算是最有意义的一期《城市画报》”。但正是这“最有意义的一期《城市画报》”,不足及错误实在太多,让人失望。 且不说专题里那些摄影水平很不到位照片,单就中文的表达,甚至一些常识问题的表述就足以让人遗憾了。 37页,“……以田野调查的方式寻访了20多个NGO,这些都是参加世界银行中国发展市场2008年创新项目的100个入围者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