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英语课着实无聊,头埋在桌底下看一月15日的《城市画报》。这一期的专题是“荒岛图书馆2”,作为对之前“荒岛图书馆”的补充。主编说“2”可以代表第二次做图书专题,也可以代表2次方,以示我们的阅读番量增长。 喜欢这样的专题,当你发现和某个名人有同样的恋书癖时,也会暗自愉悦吧。知识和信息爆炸的今天,纸质的媒介与网络相比,像一个年华老去但风韵犹存的妇人,当人们被光鲜亮丽的妙龄女郎耀晕了眼,捧起书本,淡淡的书香袭来,往日的情愫浮上心头,终于使我们不忍遗弃。 这期对名人的专访对于小众文化的饕客实在很丰厚。开篇是对前《...
評分风子是理科生,所以他设置了一个相当简洁的,城画式的框架。以城市为单位,一篇城市独立音乐总结,音乐人以图片和问题呈现。设置问题的时候,诸如“如果到荒岛上带一样东西,会带什么?”这样,似乎是制作荒岛图书馆的混合症,紧接着对于致死地而后生式的提问方式,“最最最”让回答者相当难堪,另一方面,最热爱的华语音乐人和受影响的乐队,热爱的唱片,那似乎是一个网络时代资讯狂热分子会感兴趣的是,就是要让一个乐队与另一个死掉或者还没死掉,说中文或者不说中文的乐队关联在一块,这样,我们可爱的读者便能以此google一下,继续在MP3里面找到他们...
評分就像我会抱怨成都的咖啡馆没意思都差不多一样,我也会抱怨大多数的杂志做的无聊而局限。每个星期我都会抽大量的时候盘旋于报摊儿,收集一些杂志来看,无论是周刊、财经的还是家居、文艺的,各种都会看一下。 作为媒体,引导潮流导向,公示于公众信息的媒体,杂志应该在自己的领域扮演怎样的角色,是敷衍了事不思进取,还是原地踏步重蹈覆辙,我相信是应该媒体人思考的问题。 就像是每个小咖啡馆儿都会摆旧桌椅板凳装修预算在三万左右一样,很多杂志在不停的重复选题、无聊操作,敷衍了事,仿佛只要赶紧把东西做完就下班吃饭的感觉般完成每期的选题。 ...
評分看《城市画报》,是今年才开始的事。那时候,不太了解它,因而,并没有每期必买,只是时断时续的看,没有太大的感受。不知怎地,到了最近几个月,几乎一期不落。我想,究其原因,也许就是《城市画报》在新浪的Blog,还有在豆瓣的小组讨论吧,自己每天用来上网的时间不少,一有空,自己就会到这两个地方“串串门”,了解一下杂志的最新动向,最新一期都有那些内容,要是够吸引的话,就会在出版的第一天,第一时间跑到书报摊等候,以求第一时间拿到手;在Blog和小组,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也会参与发言讨论.也许,就是这种参与和期待,自己慢慢地认识了...
評分关于城画,我承认最初购买的目的只是为了琼屑谈中安妮宝贝的文字。大抵是因为对一位作家小心翼翼的膜拜,于是,对那些烙印在暗黄纸张上的铅字便显得格外珍惜。然后,购买城画便成了一种极不自觉的习惯,逢期必买。那个时候,对于刚刚到手还没有拆开包装纸的杂志来说,什么时候去阅读她已经不再重要了,哪怕买来后随手就扔在了书架上,也会觉得倍感安心。 这样一本杂志,只适合在云淡风轻的午后随心的翻阅。她不是一部百科全书,却可以再潜移默化中改变你对生活的态度,甚至是你的价值观。不置可否,一本好的杂志,她是内敛的,不需要花哨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