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能有本《书屋》看看,是件幸福的事。当然要逢着有好文章时候才去买上一本。 8月份的《书屋》讲了美国的“言论自由”的起源,回顾了“水门事件”。对于前者,我们要注意到人类历史上最初的“言论自由”是贵族所独有的,而到美国开国时期,应该说是白人男性享有,日后才又扩大到妇女、有色人种等等。所以,“言论自由”的发展轨迹是从小圈子到大圈子,可中国大陆的圈子为何不见扩大,反而在缩小呢? 关于“水门事件”,文中的一段记述挺有意思。李光耀称当时美军介入越战,在另一方面使得东南亚国家有信心与本国的“共产主义”力量斗争,一些国家与地...
评分读《书屋》的一些感想 作者:季米 提交日期:2001-8-6 15:51:00 读《书屋》的一些感想 我是《书屋》的老读者了,自创刊就开始看,至今三年多,收藏的《书屋》只少了一期,也算是有感情了,前年还获得过一次好文章评选参与奖,送了我一年的杂志,让我好一阵子高兴。 我对《书屋》的一些文章读后颇有一些感想,其中不少文章涉及一些敏感话题,令人渴望读而又显得不够过瘾,正象99年第二期丁东先生在《中国思想界的三匹野马》中所言:“我们处于不能随心所欲的表达环境”,确实如此,都快二...
评分07年05期.最后一篇文章<怎一个忙字了得>. 我不是有个文化的人,看这篇文章却让我这等近呼文盲的人看得憋气.不得不出来说两句话,文理不通,毕竟水平有限,若是说的,只有胆量,不敢谈器量... 引子,先是"忙是不是就意味着勤奋,勤政,也不一定",这是本篇文章的起点,也由此开始了齐先生的一篇奇文.. 周公,诸葛亮,蒋介石,释永信,这是四个先被齐先生拉出来游行的古今代表人物. 一, 周公忙,皆在于史记,孔子两人的记载,齐先生的文章是说:"虽然周公是个大忙人,但我却不太相信,"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之类的...
评分呱啦啦MM在10月7月说:“《书屋》越来越有慷慨激昂指点江山味道,看多了会有忧国忧民耗费脑细胞的隐患,下期开始决定不买了”,我当时或许还没看到第10期的《书屋》,不以为然。等我看完这期书屋讲坛的三篇文章,无奈地承认自己或许也要考虑还买第11期否? 一篇《新阶层与社会转型》,新阶层之类,都是一些老东西了;而新阶层促使的“社会转型”又是臆想了。文中讲到行政型进入、市场型进入、社会网络(人际关系)型进入等三种“人往高处走”的方式,而真正去观察下中国社会,有多少人走的是完完全全的“市场型进入”方式。中国的问题,始终是各阶层...
评分中国大陆著名人文知识分子杂志,名流雅士咸集,诸家荟萃,色彩纷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言远旨近,意味深长。择稿标准鲜明,特色显著,思想类的文章讲究科学性,科学类的文章讲究艺术性,艺术类的文章讲究思想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