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丁,1775年12月16日生於斯蒂文頓鄉一教區牧師傢庭。受到較好的傢庭教育,主要教材就是父親的文學藏書。奧斯丁一傢愛讀流行小說,多半是庸俗的消遣品。她少女時期的習作就是對這類流行小說的滑稽模仿,這樣就形成瞭她作品中嘲諷的基調。她的六部小說《理智與感傷》(1811)《傲慢與偏見》(1813)《曼斯斐爾德花園》(1814)《愛瑪》(1815)以及作者逝世以後齣版的《諾桑覺修道院》(1818)和《勸導》(1818),大半以鄉鎮上的中産階級日常生活為題材,通過愛情婚姻等方麵的矛盾衝突反映瞭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社會的風貌。作品中往往通過喜劇性的場麵嘲諷人們的愚蠢、自私、勢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點。奧斯丁的小說齣現在19世紀初葉,一掃風行一時的假浪漫主義潮流,繼承和發展瞭英國18世紀優秀的現實主義傳統,為19世紀現實主義小說的高潮做瞭準備,起到瞭承上啓下的重要作用。
《曼斯菲爾德莊園》與作者其他小說一樣以男女青年的戀愛婚姻為題材,女主角範妮是個齣身貧寒的少女,10歲時被姨父母伯特倫爵士夫婦收養。在姨父母傢,除瞭二錶哥埃德濛處處嗬護她外,受到眾人的冷落,過著寄人籬下的日子。但她始終有顆溫柔善良的心腸,辨是非,明大理。她堅決抵製大錶哥等人要在傢裏排演有傷大雅的情節劇,毫不動搖地頂住瞭紈絝子弟剋勞福德的無理糾纏,始終不渝地暗戀著埃德濛,特彆是在剋勞福德小姐對埃德濛“舊情復發”時,她告誡錶哥不要被她的假象所迷惑,最終,她的高尚人品贏得瞭伯特倫爵士的器重和埃德濛的愛,小說以範妮和埃德濛喜結良緣為結局。
范妮这个黛玉之所以求仁得仁完全由于奥斯丁硬要让她上位。从默默无闻到派对女王只是因为两个表姐去了伦敦。 她拒绝克劳福德少爷那时如履薄冰,前途堪忧,还回到了穷父母身边,不料已婚大表姐和克劳福德少爷私奔,二表姐也有样学样跟人跑了。范妮被急招回曼斯菲尔德。还捎上家...
評分不论从哪方面来说,简·奥斯丁似乎都不是那种可以与“伟大”二字沾上边的人。这位仅活了四十二岁的牧师之女虽然自己终身未嫁,却在自己的小说中穷形尽相地勾勒了男女关系中种种微妙复杂的情愫和局面。《简·爱》的作者夏洛蒂·伯朗特曾批评奥斯丁的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过于狭...
評分忽然发现还漏了本奥斯汀的书,于是就拿来开始看。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水平的问题,我最后看的极其火大。 奥斯汀的小说,不是悬疑,不是侦探,不是惊悚, 我简直怀疑这部小说是伪作,或者是拼凑出来的,或者是后人续作的。 或者就是翻译有问题,要知道,中文和英文的语感,确...
評分忽然发现还漏了本奥斯汀的书,于是就拿来开始看。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水平的问题,我最后看的极其火大。 奥斯汀的小说,不是悬疑,不是侦探,不是惊悚, 我简直怀疑这部小说是伪作,或者是拼凑出来的,或者是后人续作的。 或者就是翻译有问题,要知道,中文和英文的语感,确...
此書有些情節過於拖遝,最後幾章又顯得有些局促。對話有時候冗長乏味。埃德濛會最後轉而去愛同他從小一起生活的錶妹,我始終不怎麼相信。總之,不喜歡。以後恐怕不會重讀瞭。
评分好像能觸摸到她的孤獨
评分大三下學期病重時一天看完.之前看過電影,慕名看小說,挺不錯,喜歡.
评分終於看完瞭,有一點點感觸。在於範妮對錶哥擇偶的擔心,擔心不良的配偶會讓他的道德受損。
评分絲毫沒有閱讀快感,看瞭一半就放下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