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以街道的视觉秩序的创造作为建筑平面布局形成设计的出发点,分别从街道的自然特征,美学规律,人文特色出发由浅至深论述如何发掘建筑平面布局形成设计中的视觉秩序规律。
现代西方建筑理论众说纷纭,其中虽不乏真知灼见,不过这些理论的研究者却未必都具有建筑创作实际体验,故虽言之凿凿却不着痛处,难以指导设计实践。更有甚者,唯恐其理论不够“深奥”,乃一味旁征博引,玄之又玄,再加文字晦涩,读后令人如坠五里雾中。
芦原义信这部《街道的美学》和《续街道的美学》则一扫上述弊端。作者把当代许多建筑理论、丰富的知识寓于通俗易懂的流畅文字中,通俗而不浅薄。并且,作者又把这些理论应用于自己的建筑创作,通过自己的大量作品说明这些理论,故理论性强但又不脱离实践。
芦原义信(1918—2003)日本当代著名建筑师。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历任日本法政大学、武藏野美术大学和东京大学教授,曾担任日本建筑学会主席、日本建筑师协会主席。1956年成立建筑事务所,其设计代表作包括东京驹泽体育馆、索尼大厦、东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东京艺术大剧院等。收入本书的《街道的美学》和《续街道的美学》集中体现了他以“外部空间设计”为中心的建筑美学思想。
芦原义信是日本战后著名的建筑师,对城市规划也颇有研究。《街道的美学》(街並みの美学)最早出版于1979年2月,其后又多次出版,作者自己也后期增著《续街道的美学》。在这本书中作者以街道这一开放空间作为切入点,对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城市形态及其背后成因做了定性与定量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作者静静地站在,一条日本的街道上。观察过往的行人车辆,想着一些关于尺寸事情。而那些来自爱琴海周边的窗台以及上上下下的石阶、那些来自波斯沙漠中密集而拥挤的房屋和小巷、那些来自意大利中世纪古老而遥远的广场以及印度一座远近闻名的现代城池,还有在那些地方生活和行走...
评分外行人评说内行书,多少是不自量力的。所以下面的文字和评论无关,只是籍了这本书的想法,做好了贻笑大方的心理准备:) —————————————— 寸土寸金的城市中,有不少冠名为广场的空间。比如在广州,繁华地段的天河区就有正佳广场,越秀区有海珠广场,越秀区...
谦逊而朴实
评分四星半
评分四星半
评分语言生动,条理清晰,观点精辟,和简.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样同属与城市规划与美学范畴的书籍,个人觉得这本要好一些。
评分(百花的书特点就是:不是盗版胜似盗版)小清新风,(我大概把非柯布西耶的都归为小清新)对意大利街道的叙述或可参看《罗马风情画》及其他费里尼电影;想着把银座的侧招牌拆除这种事一定不能干,那才是特点啊。总体来说,上部中崇欧情绪更甚,下部更好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