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奧登(1907—1973),英國著名詩人、評論傢(由於其齣生於英國,後來成為美國公民,所以也有人將其列為美國作傢),舉世公認的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作傢之一。其作品數量巨大,主題多樣,技巧高超,身後亦備受推崇,其獨特風格對後輩作傢影響深遠。
剋裏斯托弗•衣修伍德(1904—1986),英國小說傢(在身份歸屬問題上,他與奧登情況相同,國籍都在三四十年代由“英”轉為“美”),著有小說《葬禮》、《再見,柏林》等。由於衣修伍德一生交遊廣泛,因此其迴憶錄等文字具有較高的曆史價值,其受歡迎的程度甚至超過他的小說。
他将每件琐事在心灵里产生的小小颤动错当成诗篇 1.同奥威尔的《向加泰罗尼亚致敬》相比,奥登和衣修伍德的中国之行可以称得上是“养尊处优”了。一路都有向导,各种高官相助。有一段竟写到“究竟有没有早饭吃”的问题。但他们作为当时英国文坛的“新晋才子”(奥登31岁,衣修伍...
評分上世纪80年代末,笔者读了些外国现代诗歌,其中就有英囯诗人奥登的作品,说实话,没有全看懂。不过,奥登的名字倒是记住了。前不久,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了“奥登文集”的第一种《战地行纪》,笔者先睹为快,以期对这位在英国和世界当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诗人、作家有进一...
評分在跟随衣修伍德的旅行日记,走进他们从香港进入中国到从上海离开中国的这段时光,被衣修伍德在这本《战地行纪》中提到的伊文思和卡帕同一时期拍摄的影片和照片,时不时出现在脑海里,让人想起著名战地记者卡帕的那句名言:“要是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 ...
評分当时,国民政府已从南京迁移到汉口,上海已沦陷,太湖战争正前线,浙江省府从杭州迁到金华,各城池一步步落入日本人手里...... 来自另一个世界(在日记的最后篇上海记录中)的两人“走马观花”地实地经历战时的中国,那是破败的中国,那是困难的中国,那是无力的中国,各色人等...
評分前面散文部分是衣修伍德写的,写得很好,翻译得也很好。一开始不太适应外国人视角,有点反感,起了爱国心。看到一个一个的战争中的中国人,看到火车船舶视野中的大地,那爱怜悲痛的感情真切起来。一边觉得民族命运太苦了,一边更觉得作者隔阂。但是看下去也理解他们,那观察的...
A too self centred narration , which is typical Isherwood. Glad there is a lengthy part about Tunki.
评分讀完一本好書然後上一節薑富帥的課真是助於消化,同時讀戰地行紀和寒夜同樣是一次很好的體驗。
评分今年暫時看過的最好的書。
评分讀完一本好書然後上一節薑富帥的課真是助於消化,同時讀戰地行紀和寒夜同樣是一次很好的體驗。
评分讀完一本好書然後上一節薑富帥的課真是助於消化,同時讀戰地行紀和寒夜同樣是一次很好的體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