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出版自由》作者约翰·弥尔顿(1608-1674)是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政论家,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参加者。《论出版自由》是弥尔顿许多精心撰述的政论中最重要的一篇,是他在1644年向英国国会提出的一篇演说辞。1644年是英国资产阶级向斯图亚特王朝作斗争取得初步胜利的时期,革命内部的资产阶级上层分子长老派害怕革命继续深入,他们竭力控制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政治思想,力图与王党妥协。弥尔顿为了争取人民言论出版自由,写了这篇政论,向国会提出呼吁,并在演说辞中对长老派提出了警告。
为了帮助读者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思想,我们从《苏联大百科全书》中译出“弥尔顿”一文,作为附录附在原文的后面,供读者参考。
约翰·弥尔顿 John Milton
1608-1674
英国诗人、政论家。1608年12月9曰出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清教徒家庭。父亲爱好文学,受其影响,弥尔顿从小喜爱读书,尤其喜爱文学。1625年16岁时入剑桥大学,并开始写诗,1632年取得硕士学位。因目睹当时国教曰趋反动,他放弃了当教会牧师的念头,闭门攻读文学6年,一心想写出能传世的伟大诗篇。
1638年弥尔顿为增长见闻到当时欧洲文化中心意大利旅行,拜会了当地的文人志士,其中有被天主教会囚禁的伽利略。弥尔顿深为伽利略在逆境中坚持真理的精神所感动。翌年听说英国革命即将爆发,便中止旅行,仓促回国,投身革命运动。
1641年,弥尔顿站在革命的清教徒一边,开始参加宗教论战,反对封建王朝的支柱国教。他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发表了5本有关宗教自由的小册子1644年为争取言论自由而写了《论出版自由》。 1649年,革命阵营中的独立派将国王推上断头台,成立共和国。弥尔顿为提高革命人民的信心和巩固革命政权,发表《论国王与官吏的职权》等文,并参加了革命=工作,担任拉丁文秘书职务。1652年因劳累过度,双目失明。
1660年,王朝复辟,弥尔顿被捕入狱,不久又被释放。从此他专心写诗,为实现伟大的文学抱负而艰苦努力,在亲友的协助下,共写出3首长诗:《失乐园》(1667),《复乐园》(1671)和《力士参孙》(1671)。1674年11月8曰卒于伦敦。
写作背景:
《论出版自由》是密尔顿在1644年向英国国会提出的一篇演说词。1644年是英国资产阶级向斯图亚特王朝作斗争取得初步胜利的时期,革命内部的资产阶级上层分子长老派害怕革命继续深入,他们竭力控制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政治思想,力图与王党妥协。密尔顿为了争取人民言论出版自由,写了这篇政论,向国会提出呼吁,并在演词中对长老派提出了警告。
长期以来,国内新闻传播学术界对于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 1608-1674)和他的《阿留帕几底卡》(Areopagitica, 1644)抱有一种定见,这种定见可以概括为“弥尔顿影响”。包括如下几个层次:1. 《阿留帕几底卡》是新闻传播思想史上的开山之作,开启了表达自由传统。2. 弥...
评分(选自本人博客“我的阅读我做主”: http://blog.sina.com.cn/bookscent )2008.10.10 开阔舒适的会场里,邬书林副署长正在给培训班的学员们上课。 在本行的官员里面,邬署长算是较有激情的一位,上课自然变成了演讲。当邬署长问大家有多少人看过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时,...
评分一本仅仅六十页的小册子从头到尾读下来竟然花费了我两天的时间,分析个中原因,除了连玩儿带闹精力不够集中外,这本书的翻译吴之椿先生也着实帮了“大忙”(看过的朋友想必多有这感受)。但当平心静气地看过一遍之后,感觉还真是受益匪浅。作为弥尔顿政论的代表作,《论...
评分❶言论自由其中包涵以不论何种渠道、形式获取传播资讯。刊物书籍是思想的载体,审查制意味着读者独立获取资讯、独立思考分析的权利被侵害,也就破坏了言论自由。 ❷肉体留给现在,精神创造未来。杀死一具肉体和审核杀害一本书具有不同意义。书籍是人类思想精神通过纸张字里...
评分❶言论自由其中包涵以不论何种渠道、形式获取传播资讯。刊物书籍是思想的载体,审查制意味着读者独立获取资讯、独立思考分析的权利被侵害,也就破坏了言论自由。 ❷肉体留给现在,精神创造未来。杀死一具肉体和审核杀害一本书具有不同意义。书籍是人类思想精神通过纸张字里...
语句华美繁复,论据充分有力,可是读起来觉得啰嗦又繁琐。仔细想想,原来弥尔顿当年辛辛苦苦论证的东西,现在已经不证自明了(实现不实现是另一回事了)。
评分如果某个人大代表把这本书中关于宗教的部分修改一下。然后整体润色一遍以后当成提案交上去会有什么后果呢?
评分再思维缜密、旁征博引写成这样也太绕了,不具备简洁之美
评分如果这本小册子能多分点段就不会看得这么累人了、虽然看起来不长但是还是挺头大。某最喜欢的是那句“你不管拿到什么书都可以念,因为你有充分的能力作正确的判断和探讨每一件事物。……书籍就象酒和肉一样,有些是好的,有些是坏的。至于选择问题就随各人判断了。对坏的胃口来说,好肉也和坏肉一样有损害。最好的书在一个愚顽的人心中也并非不能用来作恶。”——对于读者而言,批判性阅读必不可少。而这正是目前最缺乏的、我们的语文课本的最大问题也在于此——对于主流之外的声音太过轻视,学校教授的辩证思维观太过圆滑,汝又能指望的接受这种语文教育的人有多深刻的思想呢?惟有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弥补这种缺陷罢,但是现在的教育又给了年轻人多少课外阅读的时间呢?
评分一想到这是在近四百年前的英国议会宣读的文章,不禁悲从中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