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十四岁进学,二十一岁中举。少年时受学于泰州学派创立者王艮的三传弟子罗汝芳。泰州学派和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程朱理学异趣。万历三年
(1575),汤显祖刊印了第一部诗集《红泉逸草》。次年,他在南京国子监游学,刊印了第二部诗集《雍藻》(佚)。作于万历五年至八年(1577—1580)的诗一百四十三首(题)和赋三篇、赞若干首编为(问棘邮草),曾受到诗人、曲家徐渭的热情称赞。从隆庆五年(1571)起,汤显祖接连四次往北京参加三年一度的进士试。后两次考试时,他已经颇有文名,受人瞩目,却因谢绝首相张居正的延揽而落选。万历五年(1577)考试失利,他试作传奇《紫箫记》三十四出,全剧未完。
万历十一年,张居正逝世的次年,汤显祖才考中进士。次年秋,任南京太常寺博士。两年后改任詹事府主簿。后升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汤显祖一到南京,就卷入新旧两派朝臣的斗争,
以致他的未完成旧作《紫箫记》也被怀疑为讥刺朝政,遭到查禁。万历十五年,他把未完成的《紫箫记》改写成《紫钗记》。
万历十九年(1591),他上了一道《论辅臣科臣疏》,对朝政作了猛烈的抨击,被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史。万历二十一年(1593),汤显祖被任命为浙江遂昌知县。万历二十六年弃官回到临川。传奇《牡丹亭还魂记》在此时完成。万历二十八年完成《南柯记》,次年创作《邯郸记》。这时出世思想对他影响日深。《邯郸记》反映了封建大官僚从起家发迹直到死亡的历史,作者所否定的并不是人生一般。
万历三十四年,当汤显祖五十七岁时,他的《玉茗堂文集》在南京刊行。他在万历四十四年(1616)逝世。五年后,《玉茗堂集》问世,编刻草率,缺点不少。
《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与《西厢记》、《长生殿》、《桃花扇》一起被誉为“四大名剧”,它们体现了我国古代戏剧作品的最高成就。汤显祖描写杜丽娘的美貌很成功,而描写杜丽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牡丹亭》写出,她不是死于爱情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通过杜丽娘的形象,《牡丹亭》表达了当时广大男女青年要求个性解放,要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本书附有精妙评点,雅致插图,古风古韵。
对于戏剧的东西光读书还是不够的,一定要听到那些委婉的唱腔,看到那种优美的舞台效果,才会有更多的体会,才能更接近汤显祖他们那一批文人当时的感受。 推荐张继青,还有白先勇版的牡丹亭昆曲。看过昆剧之后再看书真是觉得句句经典。 看过书之后再听白版牡丹亭开头的 “忙处抛...
评分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牡丹亭? 它就是一个童话 但这个童话很奇幻 有黑暗 有战场 但是最多的,还是感佩深蕴的那份情 两个人可以因为一个梦就记挂彼此 即使天人永隔——可他们不相信 即使男子高中——可他心中还有丽娘 闺阁里的小姐,没有做作,只是她认为应该如此 远处的男子,...
评分《牡丹亭。冥判》中有妙文一出,因为实在是妙,少不得在这里全数引出,只略加分解罢。杜丽娘念恨而终,香魂无有去处,最后落得与那些犯了花柳之罪的人一起,听候判官发落。净为判官,丑为小鬼儿,生、末、外、老旦为四游魂。 。。。。。。。。。。。。(分割线)。。。。...
评分李全和杨婆是戏剧《牡丹亭》中我很喜欢的的一对配角人物。二人虽是配角,其形象却丝毫不比主角杜丽娘和柳梦梅逊色。而且,相对于杜柳郎情妾意,缠绵悱恻的爱情。李全夫妇粗犷,直白的爱情却又别有一番韵味,从整部戏的角度看,两组人物正好形成一个不大不小的色彩反差,一个淡...
评分暮春三月,草藉花眠,美满幽香不可言。这可爱的三月天,确是冷冷不可言。 最近被困在复试的海洋里,只得看看《牡丹亭》这等养情之作, 玉茗堂四梦:紫钗,南柯,邯郸,牡丹。 汤大师却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看完《牡丹亭》,最觉神奇的是杜丽娘在这美丽春景中伤感...
戏文本身不说了,这个版本太猥琐了。装帧精美,印刷优良,没有客观注释,只有狗屁点评。
评分云破月来花弄影,越是美的东西,越是不要去深究。
评分不喜欢评点!!!纸张不错
评分精妙點評不如不評,雅致插畵不如不畫。只有湯顯祖值得稱道。
评分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 生生死死随人愿, 便凄凄惨惨也无悔无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