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的斯拉夫人

中亚的斯拉夫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布鲁西娜·奥莉加·伊莉尼奇娜,历史学副博士、俄罗斯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亚与哈萨克斯坦研究室高级研究员,生于莫斯科,1983年毕业于国立莫斯科大学历史系民族学专业,同年考入苏联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后更名为俄罗斯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生班。从1988年起,О.И.布鲁西娜开始在该研究所工作。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作者:O.H.布鲁西娜
出品人:
页数:304
译者:高永久
出版时间:2006-1-1
价格:20.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507775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人类学 
  • 民族学 
  • 社会学 
  • 民族史 
  • 俄罗斯 
  • 中西文化 
  • 中亚 
  • ethnography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当前,现代多民族世界正经历着巨大的政治变革,民族因素必将对这一进程产生重大影响。虽然本书论述的是生活在原苏联中亚的一小部分斯拉夫人口,但本书提出的问题非常有代表性,对处在现代文明之外的许多民族地区而言,这些问题十分重要,亟待解决。例如,中亚斯拉夫人的民族“共存”和文化融合经验与古、近代流动商人的历史经验十分相似。一些移民事件,如阿尔及利亚的法国隶农史、罗马尼亚的德裔和匈裔少数民族史,与中亚俄罗斯族移民的经验在类型上近似。对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而言,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在中国,人口的民族成分复杂、宗教信仰不同,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同一个国家里。对中国的学者们来说,了解原苏联的民族进程,特别是了解与中国接壤国家的民族进程,十分必要。相信本书有助于中国读者更广泛、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西北方邻居――中亚各民族成员的过去和现在,以及令其感兴趣的问题。

阅读本书,如同置身实地体验感悟中亚的俄罗斯族移民和乌克兰族移民的历史与现状,特别是对他们与中亚当地居民的文化融合、民族关系、风俗习惯、历史渊源等有了深入的系统了解。该著作所使用资料源自20世纪90年代的田野调查,史实详尽,逻辑缜密,思维前瞻,对研究了解苏联解体后中亚各民族之间的互动关系、经济发展、社会运行、意识形态、稳定机制、民族政策,推动建构中国多民族社会团结和谐、安全稳定、持续发展机制,都具有特别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毫不掩饰偶对只有访谈的民族志作品的不爽,访谈不是田野调查方法滴全部吖。。。但是这本书倒是让偶眼前一亮,访谈做得好的话,其实也可以很深入的。。。作者调查了迁移到中亚的斯拉夫移民们的生活,以及他们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刻意与周围的族群保持距离,以实现保持民族特...

评分

毫不掩饰偶对只有访谈的民族志作品的不爽,访谈不是田野调查方法滴全部吖。。。但是这本书倒是让偶眼前一亮,访谈做得好的话,其实也可以很深入的。。。作者调查了迁移到中亚的斯拉夫移民们的生活,以及他们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刻意与周围的族群保持距离,以实现保持民族特...

评分

毫不掩饰偶对只有访谈的民族志作品的不爽,访谈不是田野调查方法滴全部吖。。。但是这本书倒是让偶眼前一亮,访谈做得好的话,其实也可以很深入的。。。作者调查了迁移到中亚的斯拉夫移民们的生活,以及他们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刻意与周围的族群保持距离,以实现保持民族特...

评分

毫不掩饰偶对只有访谈的民族志作品的不爽,访谈不是田野调查方法滴全部吖。。。但是这本书倒是让偶眼前一亮,访谈做得好的话,其实也可以很深入的。。。作者调查了迁移到中亚的斯拉夫移民们的生活,以及他们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刻意与周围的族群保持距离,以实现保持民族特...

评分

毫不掩饰偶对只有访谈的民族志作品的不爽,访谈不是田野调查方法滴全部吖。。。但是这本书倒是让偶眼前一亮,访谈做得好的话,其实也可以很深入的。。。作者调查了迁移到中亚的斯拉夫移民们的生活,以及他们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刻意与周围的族群保持距离,以实现保持民族特...

用户评价

评分

缺乏历史感,没有动态过程。

评分

缺乏历史感,没有动态过程。

评分

缺乏历史感,没有动态过程。

评分

缺乏历史感,没有动态过程。

评分

缺乏历史感,没有动态过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