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著名经济学家,被誉为“经济学界的鲁迅”。1929年出生于南京,抗战时辗转于大后方,1946年毕业于重庆南开中学,195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以后20余年从事铁道机车车辆研究。20世纪70年代中开始运输经济、数理经济的研究。1984年从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1993年退休后创办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曾在北京经济学院、中国矿业学院研究生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院校教授经济学,并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美国哈佛大学从事经济学研究。先后担任亚洲开发银行、非洲能源政策研究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顾问。现任国内外十二种杂志的主编、顾问编辑和编委,2008年1月被聘为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特别顾问。曾入选美国Marquis1993至1995年世界名人。著有《择优分配原理——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中国人的道德前景》、《经济学的智慧》等书。发表了几百篇有关经济理论、经济政策、能源、环境、道德等方面的论文和研究报告。
《生活中的经济学》共有三篇: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及经济体制。第一篇微观经济学触及到搬家、超级市场、旅游环境、能源等与老百姓日常生活联系的方面。第二篇宏观经济学中触及到银行、国民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等美国社会的宏观方面。第三篇经济体制中联系中国当时的发展状况。
虽然大学的时候学过《经济学》,这么多年过去了,除了记得书缝间那些牛人牛事之外,基本的经济学理论都忘得干干净净了。现如今,感受着西瓜从5毛涨到3块5,大米从1块6涨到2块8,除了工资不涨,什么都涨了,突然觉得应该回头复习一点经济学的知识,温故而知新,钻营一点理财的方...
评分第一篇微观经济学 1.喜欢搬家的美国人 就业的灵活性使经济结构易于调整,但这必将引起人口的流动,如果没有住房市场,人口的流动将受阻。谈了租房和买房的区别,强调了市场分配住房与计划分配的重大差别。 买了住房,会不会把一个人捆死在一地呢?不会。当他想搬家时,可以...
评分茅于轼教授的这本书中的文章,是从1988 年底开始,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内部刊物《美国研究参考资料》所写的专栏文章,结成书稿出版也是1993年的事情。从时间上来算,应该都属于“过时”的东西了,但直到20年后的今天,它还能给我们以启示,并且对文中很多现象倍...
评分从一个微观现象到宏观经济,茅先生娓娓道来,这是我读过最好的一本经济学普及读物。不像是在读书,倒像是听一位长辈在讲故事,但从中不免一惊--原来经济是这么运行的。那么多看似不相关的事物,就被毛先生这么给串起来,原本不畅通的道路,就这么豁然开朗。 书首版于1993年,...
评分从一个微观现象到宏观经济,茅先生娓娓道来,这是我读过最好的一本经济学普及读物。不像是在读书,倒像是听一位长辈在讲故事,但从中不免一惊--原来经济是这么运行的。那么多看似不相关的事物,就被毛先生这么给串起来,原本不畅通的道路,就这么豁然开朗。 书首版于1993年,...
我所读过的唯一一部和经济相关的书,其实我们的生活和经济息息相关,如果单单去读一些经济学的大部头,怎么也不会象这样浅显易懂。
评分一个社会应保证最贫穷的人也过得下去,而不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幸福而牺牲少数人
评分20-年前的书,今天读起来依然受益匪浅
评分我所读过的唯一一部和经济相关的书,其实我们的生活和经济息息相关,如果单单去读一些经济学的大部头,怎么也不会象这样浅显易懂。
评分20-年前的书,今天读起来依然受益匪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