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暄琐话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张中行 随笔 散文 负暄琐话 中国文学 旧时光 文化 杂文
发表于2025-02-22
负暄琐话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书是好书,可惜不是自己喜欢的。介绍了张中行与民国那些知识分子的往事,许多点到为止,让人无法身临其境。以为是巨流河的风格,可惜抽象了许多。
评分【18-91】 2018.5.3-5.7 这几日睡前读物,拥被闲翻,真是热泪盈眶,几十年荣衰之后谈及旧人旧事旧物,少臧否多怀念,真有历史云烟过后的厚重在,又辅以张老冲淡平和语调,美矣,生命的诗意与造“境”也许真能去对抗“天地不仁”。文末周汝昌先生后记,如砚,外柔内刚,很是中肯。与邓云乡先生《文化古城旧事》比对,闲谈味更重,也更美。
评分有些篇章确实好看,有些太浅。
评分文字实在太淡雅了,适合边喝茶边读。但是要如果作史料用的话还须谨慎。
评分80年代后,社会逐渐活络起来,很多老作家收到约稿,重新动笔,汪曾祺、张中行,于是散文也好热闹了一阵。我向来爱看老人家的文章,一来功底扎实、耐读,二来常有掌故可看,满足八卦好奇心,还有一种回忆的调调,很温暖而惆怅。此书最喜欢的是写红楼和沙滩的那几篇,因为贴己,而有趣,另有一些,所写人物不认识,而文章的内容也并不很舒畅,拼凑感稍嫌重,就大致翻翻了。
张中行,上学时期名璇,后以字罕用,改今名。1909年生于河北省香河县一农家。1936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曾教中学、大学,任编辑。学业方面兴趣广泛,博览,古今中外,人推为杂家。较为专者为语文、中国古典、人生哲学。勤于写作。自云亦忠于写作,不宜写者不写,写则必以真面目对人。著述早期偏于语文方面,出版者有《文言文选读》、《文言津逮》、《文言和白话》、《作文杂谈》等。其后出版者有《佛教与中国文学》、《禅外说禅》、《负暄琐话》、《诗词读写丛话》、《顺生论》等。将刊印者有《谈文论语集》、《说梦楼谈屑》、《流年碎影》等。现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特约编辑审。
这是一本随笔性质的书。作者取晒太阳时闲话之义,于八十年代前期著文,写三十年代前期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旧人旧事,得章太炎、黄晦闻等六十余篇,于1986年出版。用意是记可传之人、可感之事和可念之情。作者说“是当作诗和史写的”,因而笔下总是轻松中含有严肃,幽默中含有泪水。出版以后,国内外报刊如《读书》、《博览群书》、《光明日报》、《文汇读书周报》、《今晚报》、《青年报》,香港《大公报》、《东方文化》等,曾发表多篇评介文章,认为作者有卓识和深情,以行云流水、冲淡自然之笔写今世之《世说新语》,描画“逝者如斯”而寓悲悯人之怀,惜古怜今之趣,书格之奇,文笔之高,为近年所罕见。书早已售罄,现重印,除改正误字外,并增周汝昌先生长跋一篇。
半懂不懂的年纪喜欢逛古籍书店,在那个故纸扎堆的地方通常只有老头儿和中年人。当我顺着楼梯走上二楼的时候,有些人都抬起头看着我,接着又埋下头去。那时候的我有点得意,和我的同龄人颇有些与众不同的得意。多年后我才明白,那样的眼光里面多数带着疑问:一个小姑娘怎么会...
评分 评分 评分我认为,照着书上的许多名字按图索骥,也能找到很多有价值的书来读。文如其名,中行之道,笔下人物,生动有趣,是平时见不到的侧面。那么多得享大名或是学术成就高的人物,生活中也普普通通,却又有自己独特的坚守。全书像是封面所画的一位闲散老人,在摇椅上向身边的人讲述他...
评分《负暄琐话》我是求了很久,都不曾得其一睹的。曾到深圳书城查询,工作人员告诉我已经许久不曾有张老的这本册子售卖,唯剩《顺生论》还有售,惋惜之余,很是不甘。终于得助于深圳大学的周小姐,帮我从其深圳大学图书馆借到黑龙江出版社89年9月版,才得偿所愿。这里再次感谢周小...
负暄琐话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