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 1922-1969),1922年3月12日,凯鲁亚克出生于马萨诸塞州洛厄尔,父母为法裔美国人,他是家中幼子。他曾在当地天主教和公立学校就读,以橄榄球奖学金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结识爱伦·金斯堡、威廉·巴勒斯和尼尔·卡萨迪等“垮掉的一代”。
凯鲁亚克大学二年级退学从事文学创作,并辗转于美国海军和商用航运公司等处。1950年,第一部小说《乡镇和城市》出版。1957年的《在路上》问世后,他成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言人,跻身二十世纪最有争议的著名作家行列。他还著有《达摩流浪者》、《地下人》、《孤独的旅人》和《孤独天使》等作品。
1969年10月21日,凯鲁亚克在佛罗里达圣彼得堡去世,享年47岁。
青年学生萨尔为追求个性自由,与狄安(以卡萨迪为原型)、玛丽露等一伙男女开车横穿全美,一路狂喝滥饮,耽迷酒色,流浪吸毒,性放纵,在经过精疲力竭的漫长放荡后,开始笃信东方禅宗,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小说主人公及其伙伴沿途搭车或开车,几次横越美国大陆,最终到了墨西哥。
《在路上》体现了作者主张的即兴式自发性写作技巧,并广泛涉及美国社会一文化习俗,都给理解和翻译带来很大困难。
上周终于读了《在路上》。说是终于,因为这本书名气大,听过很多年,以至于总有奇怪的错觉——好像读过似的。 说说这本书的优点,为什么值得一读。首先,书名听起来文艺,但实际风格粗犷,旅途故事不空洞。其次是内容坦诚,面对偷窃和性,没有遮遮掩掩,是表里合一的洒脱和无所...
评分刚才在豆瓣看到关于《在路上》王永年译本的评论, 看着这陌生译者,百度了一下才知道文楚安已经在05年9月就已去世。心下黯然。 没看过王的新译本,也不想看。家里安静的躺着的是文楚安01年的译本,02年底来北京培训,在北师大附近的一家小书店购得,培训结束在回哈的火...
评分40年前的10月21日,杰克·凯鲁亚克死了。 他死于长年的酗酒,无法遏制的内出血杀死了“垮掉的一代”最伟大的作家。凯鲁亚克的第三任妻子斯特拉跟他在一起,但是她只能眼睁睁看着丈夫整夜吐血不止,束手无策。当他被送到佛罗里达州的圣·彼德斯堡医院时,医生也无计可...
评分看了记者对王永年的访谈,忍不住说两句。 译者说不喜欢这本书,并认为它没有多大文学价值,行文结构比较糟糕,还说他与凯鲁亚克,我们都有代沟,他把这本书定性为一本年轻人的书。以凯鲁亚克的出生年(1922)来看,如果他活着的话,比译者还要长几岁,那么这年轻与年老的区别就...
评分这个世界上有些书你知道你早晚会去读,《在路上》对于我来说属于这种。很多年前看两三行介绍,就知道你终究有一天会去找来读的书,就像和一个人对视两秒,就知道你们是否能心灵相通一样,要是从心理上掰碎了细嚼,也未必分析不出道理一二来,不过,那全无意义。 是的,全无意...
你说荒唐,他说流浪,一本书看下来,我对于他们去了哪些地方,经历了哪些事没有什么印象,只剩想象中的迪克所有漫不经心的语气和神态,漠视一切世俗的无所谓的吊儿郎当的“认真”...可他又有什么不对呢,他有责任感,范围仅限于他自己,狭隘但是真实,他对生活有审视,只是审视在当下一秒的尽兴淋漓
评分这书的节奏简直古怪诡异,这是我读过的最顺畅的小说,没有一点干涩沉闷的地方,整本书节奏感好到出奇,读起来流畅自如简直像被化学冲击大脑一样畅通无阻轻松痛快。挺厉害的。流畅到这种程度的小说竟然不浅薄,不容易。凯鲁亚克的语言精准到位,真心让人佩服。最初我觉得他是怀着怜悯面对这个荒凉的世界和热闹的人群的,但越读我越觉得并不仅仅是这样,怜悯带着造作和令人恶心的高高在上,可他,他的那种悲天悯人的气质带着体面绅士年轻友好安静克制的温柔小心。他并不规矩,甚至胡闹的比谁都厉害,可他在胡作为非时始终带着清醒冷静。这种迷恋痞子气质的人流露出的深沉很迷人。我爱这本书。我也觉得杰克是天才,不看情节内容,只从他用词造句时就能看出来。
评分总感觉这本书是 说走就走的旅行 这一类书的始祖。。。
评分我们永远年轻,我们永远纯洁。
评分好久没读过这么爽快的书了,有些人的生活本身就是传奇。无视道德的人自身是幸福的,但他身边人就倒霉透顶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