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奥多・威廉・舒尔茨于1902年出生于美国南达科他州阿灵顿郡的一个德国移民家庭,父亲是小农场主。他受教于威斯康星大学,毕业后先在衣阿华州立大学任教,四十年代后转至芝加哥大学任教,一直到1972年退休。此外,舒尔茨还曾在美国政府农业部、商务部、联邦储备委员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兼职。现为芝加哥大学名誉教授。
舒尔茨六十年代后,把对农业经济问题与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结合起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问题,从而对发展经济学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的主要著作除本书外还有:《不稳定经济中的农业。(1945年)、《农业经济组织》(1953年)、《向人力资本投资》(1961年)、 《经济增长与农业》(1968年)、《人力资本投资》(1971年)等。
由于他在经济学方面的这些贡献,特别是由于《改造传统农业》一书对发展经济学有着重大的理论和政策意义,他于1979年与另一名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共同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舒尔茨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1980年他来华访问期间,曾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演讲,赞扬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改造传统农业》内容简介:舒尔茨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从事农业经济问题的研究。当时,农业经济隶属于农学的范围。他反对这一传统,认为农业经济学应该是一般理论经济学的组成部分。他坚持按这一看法研究农业经济问题,为现代农业经济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单论内容,《改造传统农业》似乎有点落伍,至少在中国、印度、俄罗斯,书中提到的农村农业问题已经不再是问题。但这本书最核心的精神,是每一个研究经济的人都必须重视的——用经济学思路解决经济问题。 长期以来,经济研究有两个重大的扭曲,一个是余量化,一个是模型化。余量...
评分思路很清晰的一本书,整体的脉络都是按照一条线一点一点的剥开,然后得出结论,虽然其中有一些被批判的观点当前已经不具备说服力,毕竟时间久了一点嘛。 很不厚道的批评下梁小民先生,这个老同志是个好同志,他翻译的曼昆的经济学还是蛮不错的,但是这本书具有一些让人读了抓...
评分单论内容,《改造传统农业》似乎有点落伍,至少在中国、印度、俄罗斯,书中提到的农村农业问题已经不再是问题。但这本书最核心的精神,是每一个研究经济的人都必须重视的——用经济学思路解决经济问题。 长期以来,经济研究有两个重大的扭曲,一个是余量化,一个是模型化。余量...
评分2017年3月31日 ——27页—— 激动!失望了三本书之后,这一本显得无比惊艳。不愧是获过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者,观点举一反三,通透而结合实际。把我模糊中想问的问题一一列举了出来,比如重农学派的源头和合理性。 明天再看。啊啊啊啊相比起来上面三本就是个渣啊 ——已浏览完—...
评分或因自身阅读能力有限之故,或是因为外文书籍中文翻译所造成的阅读吃力。两方面的原因使我对商务印书馆的译书唯恐避之不及。若非老师指定,今天是绝对不会在此处讨论这本个人认为是相当给力、于我具有相当启发的书—《改造传统农业社会》。废话不再多讲,直接进入讨论的主...
关于如何改造传统农业开出的药方并没有完全说服我,但是在阐述为什么改造传统农业如此困难这点上,是非常让人信服的。
评分如何把弱小的传统农业改造成为一个高生产率的经济部门是本书研究的中心问题。作者在书中驳斥了农民非理性和隐蔽失业论。舒尔茨提出,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是要引进新的现代农业生产要素,中心论点是把人力资本作为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由于时代局限性,舒尔茨在当时仍把改造后的新农业视为“有利可图”的。然而尽管目前世界范围内还有一些国家仍处于传统农业阶段,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里,农业在“资源资本化”的浪潮中无力与第二、第三产业相竞争,因而更需要一种被当作“老父亲”般的尊敬对待,注重农业的B模式。关注农业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开发其生态功能、教育功能、医疗功能等。
评分关于如何改造传统农业开出的药方并没有完全说服我,但是在阐述为什么改造传统农业如此困难这点上,是非常让人信服的。
评分关于如何改造传统农业开出的药方并没有完全说服我,但是在阐述为什么改造传统农业如此困难这点上,是非常让人信服的。
评分教育为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