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Isaac Bashevis Singer,19O4-1991)美国作家。出生于沙俄统治下的波兰,祖父与父亲都是犹太教的长老。他从小接受正统犹太教教育,学习希伯来文和意第绪文,熟悉犹太教的经典和宗教仪式以及犹太民族的风俗习惯等,这一切都铸就了他作品的重要特色。由于受到作家和记者的哥哥的影响,他违背父命,走进了华沙犹太人文学界。在哥哥的帮助下,1935年迁居美国纽约。
辛格15岁开始文学创作。迄今为止已创作30余部作品,全都用意第绪文写成,大部分已译成英文。长篇小说《莫斯卡特一家》(195o)、《庄园》(1967)和《农庄》(1969)等主要写在现代文明和排犹主义双重压力下,波兰犹太社会的解体过程,其中《庄园》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作。另一类小说主要写爱情与宗教问题,主要作品有《撒旦在戈雷》(1955)、《卢布林的魔术师》(196o)、《奴隶》(1962)、《仇敌;一个爱情故事 》(1972)和《童爱)(1979)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卢布林的魔术师》,西方评论家说它是辛格最佳的长篇小说。辛格的短篇小说创作也很突出,至今已发表I0余部短篇小说集,重要的有《傻瓜吉姆佩尔及其他故事》(1957)、《市场街的斯宾诺莎》(1961)、《羽毛的王冠》(1973)、《短篇小说集》(1982)、《意象集》(1985)、《梅休塞拉赫之死及其他故事》(1988)等。此外还有2个剧本、 3部回忆录。11部儿童故事集。1978年,由于“他的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艺术既扎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辛格获诺贝尔文学奖。辛格被称为当代最会讲故事的作家。在创作上,他尊重传统,又吸收了意第绪文学中的营养,创造出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小说有不少以性爱为题材,他认为“在爱情和性爱中比在任何其他关系中,人的本性显露得更充分”。但他不耽于色情描写,而重在探索和揭示激情对个人命运的影响。他主张作家创作要起到娱乐读者的作用,让读者得到艺术享受。所以他的故事叙述生动,文笔轻松幽默,作品中丰富的成语和活泼的句法受到评论界的高度赞扬,认为那是任何译文无法传达的。
得确定一件事:这是一本现代小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小说世界里,上帝(或许?)已经死了,人的任何呼告都得不到真正的回应,所以这本小说中任何人的问题都无法得到真正的解决。 最后的结局是最后吗?它仍然是开放的,一个人被无情的世界压垮了,他最后能做的就是归因于上帝并开始...
评分该书在197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看到这么神圣的荣誉,不由得想起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人——莫言。据说不认识莫言的初高中同学都会在今年中高考中见到他的。诺奖声誉很高,在大众眼里,获得诺奖就是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尽管我们也许从没读过一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
评分忘记了谁曾经说过,比较经典的文字背后,永远有着更加深远的寓意。主人公活得非常真实,有着韦小宝的艳遇,却没有他经历的胡扯,如果一定要有差不多的人物,那个希腊左巴倒是有些神似。 每个人经历简短的一生,可以选择的生活和运气或者不幸或者修行,在这本书的这个主人公身上...
评分文/ Shirleysays 美国犹太裔作家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凭借《卢布林的魔术师》获得了197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当记者上门采访问及他的获奖感受时,他的回答是,“我感到既意外又开心。” 接下来又有记者不断地来访并问同样问题,辛格最后意味深长地答道,“一个人的意外和...
评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面对着200多名中外听众,在瑞典学院发表文学演讲,主题为“讲故事的人”。其实每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都是讲故事的人,他们通过自己所讲的一个个故事,将自己对民族、国家、同胞深厚的感情表现出来,这里面有爱也有恨、有喜也有悲、...
补记
评分犹太人的“裸婚时代”。 有时令人怀疑的是,纯粹单一的信仰是否有简化人事复杂性之嫌?
评分一部伟大的小说,可是还是被绝大多数人忽略了。
评分悲剧人物无不犯有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毛病。。他们称为“一股神秘的力量”或“魔鬼的力量”,其实可不就是在为自己开脱么
评分虽说不管怎么翻译都翻不出原作意第绪语的巧妙,不过还是多少能感受到一点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