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出生於上海,原名张煐。1922年迁居天津。1928年由天津搬回上海,读《红楼梦》和《三国演义》。1930年改名张爱玲,1939年考进香港大学,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投入文学创作。两年後,发表《倾城之恋》和《金锁记》等作品,并结识周瘦鹃、柯灵、苏青和胡兰成。1944与胡兰成结婚,1945年自编《倾城之恋》在上海公演;同年,抗战胜利。1947年与胡兰成离婚,1952年移居香港,1955年离港赴美,并拜访胡适。1956年结识剧作家赖雅,同年八月,在纽约与赖雅结婚。1967年赖雅去世,1973年定居洛杉矶;两年后,完成英译清代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1995年九月逝於洛杉矶公寓,享年七十四岁。
主编陈子善:文学史学者,因对张爱玲的研究而为海内外文学爱好者熟知。1948年生,上海市人,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数据与研究中心主任。长期致力于张爱玲、周作人、郁达夫、梁实秋等现代作家史料的整理和研究,著有《遗落的明珠》、《中国现代文学侧影》、《文人事》、《捞针集》、《说不尽的张爱玲》、《生命的记忆》等。
《郁金香》是张爱玲写于1940年代的一部中篇小说。这本《郁金香》,收入迄今已经发现的张爱玲1952年以前在大陆发表却未及在当时编集(包括未能完成)的中短篇小说《连环套》、《殷宝滟送花楼会》、《创世纪》,以及五十年代以降在海外创作的中短篇小说《色,戒》、《相见欢》、《浮花浪蕊》等。尤其应该提到的是,2005年最新发现的这部张爱玲佚作《郁金香》是首次编集出版。
除小说《郁金香》外,《张爱玲集》还收入了全面恢复原貌的中篇小说《小艾》。据陈子善教授介绍,“《小艾》最初于1951年在上海《亦报》连载,1987年初被发掘,在香港《明报月刊》重刊时章节作了调整,台湾《联合报》副刊重刊时又作了删节,收入同年五月台湾皇冠出版社初版《余韵》的《小艾》则是新的删节本。而此次重新编校的《小艾》则恢复了《亦报》初刊本原貌,这也是《小艾》‘出土’二十年后首次以本来面目与读者见面。”
在张爱玲笔下,所有鲜艳的、美好的情愫最终都在时光漫长的碾压下散作一地灰烬,空余徒然回首时悠长的一声叹息。《郁金香》这篇爱情小品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并不起眼,它淡淡地拂过,却将无尽的怅然填补在留白处。 公子哥与丫鬟的爱情故事并不少见,但大多如同蝶恋花一般...
评分这个《郁金香》哟。 感觉象是缩水版的张恨水,不象张爱玲的手笔。 当然有些文字细处是相似的,也不见得不是张奶奶混稿费的敷衍之作。 好处是装帧还可以。 竟然还收了《同学少年都不贱》,好,省了买这本书的钱了。《同学》倒真是写得好,大约也是有张的3分之1自传色彩,少了奇...
评分大四时期,无意间在大姐床上看到的《半生缘》让我对张爱玲完全改变了看法。那种淡淡的愁、纷纷落下的梅雨,打的我的心也潮潮的。从此也对这个我不屑的女子抱有崇敬之情。 《郁金香》据说是内地首次出版,里面的中篇、短篇,很是不少。当静把这本书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我时...
评分这个《郁金香》哟。 感觉象是缩水版的张恨水,不象张爱玲的手笔。 当然有些文字细处是相似的,也不见得不是张奶奶混稿费的敷衍之作。 好处是装帧还可以。 竟然还收了《同学少年都不贱》,好,省了买这本书的钱了。《同学》倒真是写得好,大约也是有张的3分之1自传色彩,少了奇...
评分读过张爱玲的《多少恨》,心里难免有些惆怅。张爱玲的小说总是带着几分悲凄的色彩,每读完一篇总是为其中人物的命运感叹,但除了《半生缘》之外,没有一篇是像《多少恨》那样读完感觉心里空空的。 霓喜、潆珠、南宫婳、殷宝滟……她们的不幸或多或少与那个时代的思想、阶级、封...
一点新,很多旧。复习小说,房间里隐隐飘着腊梅的寒香
评分2019年,全身心被张爱玲全面俘虏。
评分只说郁金香一篇,节奏上稍逊,信息太密集,有点黑压压的喘不过气来。
评分挺好玩。倪小姐写了一辈子《第一炉香》,朱小姐写了一辈子《心经》。张爱玲写了一辈子“僵死的女人”,或“女人是怎样死去的”。
评分我却是喜欢多少恨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