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文章必是艰涩难懂吗?看看季羡林先生的学术文章就会发现原来学术论文也可以这样妙趣横生。
本书以佛教在印度产生、发展、传播,如何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在中国进一步发展后再倒流回印度为线索,将季羡林先生论佛教的文章编排为十五个题目。使读者能够条理清晰地阅读季先生在佛教史和中印关系史上的这些重要论述: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问题、论释迦牟尼、论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佛教开创时期的一场被歪曲被遗忘了的“路线斗争”——提婆达多问题、浮屠与佛、再谈“浮屠”与“佛”、法显、中国佛教史上的《六祖坛经》、佛经的翻译与翻译组织、佛教教义的发展与宗派的形成、佛教与儒家和道教的关系、关于玄奘、关于《大唐西域记》、佛教对中国儒道两家的影响、佛教的倒流。
阅读本书不仅能获得佛教和中印关系的基本知识,还能了解佛祖释迦牟尼成佛、与堂弟提婆达多的斗争以及玄奘和唐太宗、菩提达摩和梁武帝的故事。
季羡林先生的文字平易近人,论说逻辑分明、丝丝入扣,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佛教,又从佛教的传播和发展揭示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其学术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乃至东方文化善于综合和联系的特点。希望本书能满足那些对学术大师的研究成果心存向往的普通读者的需要。
买来只粗略的翻了翻,觉得很无聊。虽然不失学者的严谨,但是理解宗教问题不是研究物理,不是推导、考证得来的。整本书干巴巴的,既没深入,又没浅出。 而且大部分文章都是陈年遗作,成文于50、60年代(买时候没发现,悔啊),其思想之左、之禁锢、之拧吧立见。 笑我肤浅吧。 ...
评分也许就是太高的期望造成了读后的失望. 不失望的是这本书非常严谨,充分展示了季老的博学.从治学的角度,可供后辈学习的东西多矣. 失望的是书中季老自己观点的表达既闪烁也不切中要害.可能是历史的原因,书中除了资料引用,观点的引用基本都是马恩列斯的一套.显得非常单薄.而且季...
评分 评分昨天看到季羡林去世的消息,想起自己曾读过他的一本论文集《佛教十五题》。虽然是学术专著,语言比较平实,并不难读。季羡林反对机械的批评佛教唯心、消极,主张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研究理解佛教以及其它宗教:即“宗教是由身感宗教需要并了解群众需要的人们所建立的”(...
草草通览全书,作者并不是从宗教教义的角度去研究佛教,而是从佛教与文化传播,历史走向的关系出发,在梵华皆通的基础上,去看待佛教在唐玄宗之前的传播。有不少地方能看出作者刻意的迎合黑格尔、恩格斯的理论,为论文打上了浓重的时代烙印。但就对比法而言,作者确实博览众长,引经据典,论述详实。作为佛教文化入门级图书,深入浅出,很可一观。
评分其中几篇文章还是很受教益,尤其是关于小乘到大乘和他所总结出来的“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宗教报酬”的所谓“规律”都很有意思。当然,很多地方,还是唯物的文革风气太浓。
评分过于理性 反显无情
评分草草通览全书,作者并不是从宗教教义的角度去研究佛教,而是从佛教与文化传播,历史走向的关系出发,在梵华皆通的基础上,去看待佛教在唐玄宗之前的传播。有不少地方能看出作者刻意的迎合黑格尔、恩格斯的理论,为论文打上了浓重的时代烙印。但就对比法而言,作者确实博览众长,引经据典,论述详实。作为佛教文化入门级图书,深入浅出,很可一观。
评分《浮屠与佛》和《再谈》不愧是名篇,再读还是启人心志。虽然是从原有的文集中抽取出来,很“出版”的做法,但文章总还是不坏的。研究世尊和玄奘的也有启发。老一辈学者自有一套研究和作论文的方法。笔记本没在身边,其余再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