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大力的《论<心灵史>》中的某些观点与自己二十年前读《心灵史》时的想法差不多。摘录这篇文章的时候,也稍微记一下自己的想法,整理在这里。 《心灵史》已经出版了二十年,近年才听说出版之后曾被禁过。这种帮倒忙宣传的傻乐吧唧,已经无数次助推一些所谓“优秀”的当代小说...
评分 评分这不是一部小说。 张承志说这是一部史诗,我也愿意把它当作一部史诗。只是它并不客观。 我不知道为什么张不能把自己当作一个观察者,用历史的态度来写这本书,即使他本人对哲赫忍耶有着强烈的感情。 历史,只有用客观的眼睛看,用不掺杂个人感情的方式写,还事实以事实,才...
评分当我说作者偏激的时候,天然地或看过此书后支持他的人不必出来反驳,因为我只不过是引述一下作者的观点:“我认为,我不过是个太偏执地追随着一个念想的人。我是偏激的人,这是缺点。”我在原文下写了“确实”二字,表示对作者深刻见解的认同。 不得不承认清朝民族政...
最近读过的影响最深的小说了,虽然张承志自己用一本全新的心灵史,宣告了这一版本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它动人的理想——穷人也能保有精神的自由和灵魂的尊严——似乎在今天变得更加光彩夺目了。在这座苦难雕刻成的群像面前,小资产阶级为保有自己阶级地位而蝇营狗苟的日子显得如此琐碎不堪。不知道为什么,这几天脑子里总是徘徊着纷扬的尘土,尘土中一些声音若隐若现——束海达依,束海达依……想要出发,以毁掉自己开始,以追求真理的道路告终。
评分语言编织的迷宫,遮不住文字背后的欲望,一种借所谓的宗教历史进行文学化渲染的自我宣扬。一切高级的民粹主义者的桎梏,都在于以凡人的欲望和需求构筑起一切所谓的合情合理合法外衣,而归根结底其宣扬的只不过是血统论。铸造偶像的人,恰恰是被宣扬的血统论的历史、文化、心理的既得利益者。以个体的欲望来赞颂、鼓吹宗教,恰恰伤害了宗教真正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在一个捧杀者的眼里,宗教只是他表达个人欲望的工具,而文学性本身就是历史学者不能坦诚面对历史的文字逃避形式。心灵史的文学性是一流的,但立意却是三流的,陈腐的,中世纪的。这样的文字最终只能鼓吹了鼓吹者自己,却于哲合仁耶,于宗教,于宗教历史都没有任何益处。有抒情野心的儒生,即便不靠吹捧这个宗教活着,也会吹捧那个宗教。利用吹捧宗教而自己成为大众的偶像,即——欺世盗名。
评分无数次想读黑骏马和北方的河,可最终心灵史成了我的第一本张承志,也许这就是张承志笃信的前定。一个人皈依后挺可怕的。也许这也是我最后一本张承志。。
评分最近读过的影响最深的小说了,虽然张承志自己用一本全新的心灵史,宣告了这一版本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它动人的理想——穷人也能保有精神的自由和灵魂的尊严——似乎在今天变得更加光彩夺目了。在这座苦难雕刻成的群像面前,小资产阶级为保有自己阶级地位而蝇营狗苟的日子显得如此琐碎不堪。不知道为什么,这几天脑子里总是徘徊着纷扬的尘土,尘土中一些声音若隐若现——束海达依,束海达依……想要出发,以毁掉自己开始,以追求真理的道路告终。
评分我无法忍受谎言,和极端的偏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