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1918-2000),湖南长沙人,美籍历史学家。早年辗转于求学、从军之途,曾梦想成为中国的拿破仑,然而时代却不允许他有这样的机缘。其后赴美研习历史,于一番逼仄煎熬之中提出大历史观,主张要“从技术人上的角度看历史”,而不能简单地以道德评价笼罩一切。
代表作有《十六世纪时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等。他传奇性的一生以及大历史观的由来见于自传《黄河青山——黄仁宇回忆录》。
《万历十五年》是一部改变中国人阅读方式的经典,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融会作者数十年人生经验与治学体会于一体,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发人深思。
《万历十五年》英文本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书卷奖历史类好书的提名;中文本问世后,好评如潮,成为众多作家、学者、企业家、高校师生的案头书,并入选《新周刊》和《书城》“改革开放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20本书”。另有日文、法文、德文、韩文等版本。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有可能是黄仁宇这本书的写作方式,也有可能这就是中国历朝历代历史人物的悲哀,看过这本书两天以后,再去回想,带给我的最大感触还是那些一心想要为国家进步,体制完善,穷尽一生的努力却最终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变成尘埃的这些人。 他们的遗憾痛苦,挣扎与宁死不屈,坚持与正...
评分两声欢呼,一声倒彩——《万历十五年》三十载印象记 1986年,徐友渔等人到英国留学,大使馆发了一本书,说:“你们以前学习的历史不完全代表真实的历史……现在国门打开了,如果你们和外国人说话,是会闹大笑话的。”这事让徐“一辈子都能记得住”,因为“从这件事可以看出,...
评分有可能是黄仁宇这本书的写作方式,也有可能这就是中国历朝历代历史人物的悲哀,看过这本书两天以后,再去回想,带给我的最大感触还是那些一心想要为国家进步,体制完善,穷尽一生的努力却最终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变成尘埃的这些人。 他们的遗憾痛苦,挣扎与宁死不屈,坚持与正...
评分有可能是黄仁宇这本书的写作方式,也有可能这就是中国历朝历代历史人物的悲哀,看过这本书两天以后,再去回想,带给我的最大感触还是那些一心想要为国家进步,体制完善,穷尽一生的努力却最终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变成尘埃的这些人。 他们的遗憾痛苦,挣扎与宁死不屈,坚持与正...
评分读完了《万历十五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意料之外,我以为这是一本关于“巧合”的书,我以为作者想要用这一年中发生的众多看似无关的事情,来共同描绘出同一个未来,那就是明朝——这最后一个汉人王朝的衰落。可是看完这本书,我发现这是一本关于“必然”的书,或者说这...
出乎我意料的有趣。这样读历史才能读出东西来。《万历十五年》英文版富序译文:历史学家检讨过去的错误,以作将来的警戒。但同时也要忠告读者,保全有价值的食物。据此猜想,以后中国极需采取东西两方的经验。因之作历史的人,务必将所有资料,全盘托出。
评分现阶段读史是越读越伤心,梦回明朝,我们都想自己成为海瑞张居正戚继光。事实上,最后八成会成严世藩。
评分可读性强,文献功夫做得好,几个章节安排巧妙,从各个角色不同视角展现了体制注定会在僵化中走向没落的可悲命运,这是本书的主要优点。不过这无关紧要的一年实在着墨太少,作者在宏观的大历史观与微观的1587年之间摇摆不定。而作者在写作中越来越频繁的进行中西比较,以为技术和法律会是一个农业帝国的出路,偏偏又较少考察明朝的基层组织生活,说明本书终究是一本政治史。作者更继续重复中日之区别在于海陆型国家不同等等的陈词滥调,考虑本书完成于七十年代,实在也反映了那一代华人学者早年知识储备的不足。
评分这本书的文笔很精彩,内容发人深思。这本书不是黄仁宇最好的书,但确是他写的最有趣的书。正因为写的有趣,所以适合用来吸引年轻人进一步的阅读其他历史书籍。缺点在于,作者花了很长的篇幅来铺叙,却没有得出一个结论。
评分读中国的历史,常常会产生一种时空轮回的错觉。黄仁宇在书的末尾说道:“万历丁亥年的年鉴,是为历史上一部失败的总记录。”囿于当世者,想必会感同身受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