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当代女作家。原籍辽宁,生于北京,读小学和中学时爱好音乐和文艺。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到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作。197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获同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翌年加入中国作协。1982年加入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并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赴美国参加第一次中美作家会议。任北京市作协副主席。著有作品集《张洁小说剧本选》,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小说集《祖母绿》,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全国第2届茅盾文学奖,曾被译成德、英,法,瑞典等多种文字出版)。《只有一个太阳》,散文集《在那绿革地上》以及《张洁集》等。张洁获意大利1989年度“玛拉帕尔帝”国际文学奖。她的《谁生活得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分获1979年、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祖母绿》获全国第3届优秀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有一个青年》改编摄成电视剧播映,张洁以“人”和“爱”为主题的创作,常引起文坛的论争。她不断拓展艺术表现的路子,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
有时候觉得,很平常的事,细想想却很悲伤。 比方说,作为儿女,我们和母亲的关系。 我相信任何一对这样的组合都有他们的不完美,情深如我和老刘同志,还是定时不定量的赌气发飙,时至今日,梦境里受的委屈还多半是小时候严母教育留下的阴影。不过,老刘和我在一起成...
评分下午,喝茶。忽然想起张洁,然后上豆瓣,想看看人们对她《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的评价。——对于张洁,也始于《世》这本书。 我没有豆瓣的账号,从来只是看看,走过。为了这本不需形容词的书,特意申请号码做此文。 一篇书评的名字让我不由地看它,米曹写的《恶心,好恶...
评分看到很多人的评论说看得眼泪哗啦啦地流,就抱着极高的期望买来看了。 可是,从第一页开始就觉得很不喜欢。不只不喜欢,看得简直心头火气。 (不说其他的,光看到书里有那么多各种莫名其妙的单据和张洁风姿卓越的个人照,就有点反感了) 这本书是在写母亲吗?我觉...
评分一个迄今为止我听过最长的片名,于是从听到那刻开始便从没有忘记。相比之下,那些所谓的简单片名,两个字的,却几乎没有一个让我记住,尤其是电视剧的名字,来一个看一个忘一个,莫非那些人偏要以这样的方式证明自己的聪明,浓缩才显精华?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
评分听说过这本书名很久了,一直都没有看过,固执地以为不过是一场谈情说爱的俗套,中间穿插了生离死别的悲痛。直到室友将书推到了我的眼前,叫我一定要看一看。她说,看过后,才发现自己多么爱自己的母亲。 从第一页开始翻起,瞬间丧失了阅读的勇气。是思念的侵蚀还是不愿面对的怯...
2009-11-05;张洁是用心在写作,很感人。
评分当年反复看过斯琴高娃演的同名电影,每一次都哭成傻逼。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一幕幕不断上演,最亲的人总有一天要离去,能做的就是珍惜现有的每一天,开心也好不开心也好,在一起就要珍惜,这样道别时才能少些遗憾。
评分当年反复看过斯琴高娃演的同名电影,每一次都哭成傻逼。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一幕幕不断上演,最亲的人总有一天要离去,能做的就是珍惜现有的每一天,开心也好不开心也好,在一起就要珍惜,这样道别时才能少些遗憾。
评分开始很期待 也很进入状态 但是后来放弃了 觉得看的过程中负能量过多 琐碎的描写看的心里太难受
评分每次看每次都让我心疼不已。作者把对母亲的爱和对母亲的依恋用极细腻的描写送给了读者。当母亲生病及逝去时作者的无助、不舍、后悔等种种复杂的心情让人感同身受。我已看过三遍了。是一篇非常不错的中篇自传体散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