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是什么妨得我们认识日本
序言:大国的失败
第一章 有一类战犯叫“参谋”
第二章 甲午战争:黔驴对饿狼
第三章 得不偿失的日俄战争
第四章 陆大系崭露头角
第五章 西伯利亚结怨(前)苏联
第六章 “满蒙”生命线的确立
第七章 “九·一八”和“七·七”的幕后
第八章 从事变到不宣而战
第九章 绝代恶人辻政信
第十章 泥足深陷 大陆战场
第十一章 石油饥渴下的利令智昏
第十二章 出尔反尔激怒美国
第十三章 帝国军队的全线溃败
第十四章 荒唐参谋荒唐事
第十五章 军国幕僚曲终人散
附录一 本书牵涉到的重大历史事件年表
附录二 参考文献
后记 重要的历史和不可忽视的人
日本人喜欢把那些飞扬跋扈,欺上瞒下,自以为是而又昏招迭出的人称为“大本营参谋”,去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读卖新闻》发了一组专稿追查战争责任。不管追到哪儿,天皇也好,军部也好,政客也好,字里行间总要提起“大本营的参谋们”。
笔者和不少战争的幸存者谈起过那场战争,就会咬牙切齿地骂“大本营参谋”。
笔者现在在看有关日本学生运动的资料,对阵的双方,学生和校方互相攻击的一个罪名就是“大本营参谋”,或者“日本陆军参谋”。
在日本,就是极右派,也不敢公开说“大本营参谋”的好话。
这“大本营的参谋们”到底是一群怎样的人?怎么会有这么一群人的出现?这群人又干了些什么?
书写的还算好看,好像就是身边的侃家在涂抹乱飞地神侃,值得一看。 但是我觉得,历史并不如作者所述的那样简单。看书直观的就能得出一个不能说服人的、实施而非的结论,都是那帮参谋惹得祸。 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首先,那帮参谋是如何产生的。真的如书中...
评分终于等到这一版了。 老实说上一版的状况不太理想,一是其中有些排版错误,比如有张照片的说明,竟然说一个黄皮肤塌鼻子的日本军官叫“威尔斯”。二是我自己昏了头,买的书竟然出现了印刷错误,没有英帕尔那一章。 这个新版中,内容的逻辑性更强了,把描述石原和迁政信的两章偏...
评分见过电视剧里面一梭子撂倒一大片的抗日英雄,见过电影里面傻兮兮的鬼子?这真正的抗战,是屈辱,无奈,窝囊的历史。影视剧的一切编造无非是消费抗日烈士和英雄来取悦当下的观众?日本人很强大么?对中国人来说是,但和美国人比,日本是一个多么捉襟见肘,囊中羞涩的争霸者啊。...
评分关键词: 管理失效; 文化对于管理的重要作用; 人类对于刺激的追求是不计代价的;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软管理; 开Party; 字数还不够。。我擦。。。 ************************************************************************************...
评分终于等到这一版了。 老实说上一版的状况不太理想,一是其中有些排版错误,比如有张照片的说明,竟然说一个黄皮肤塌鼻子的日本军官叫“威尔斯”。二是我自己昏了头,买的书竟然出现了印刷错误,没有英帕尔那一章。 这个新版中,内容的逻辑性更强了,把描述石原和迁政信的两章偏...
回望历史,中日国民都是受害者。
评分有些观点很新颖
评分还是蛮有趣的,应该有三星半
评分对石原莞尔和辻政信这两人描写十分精彩,但部分内容有牵强附会之嫌。本书不严谨地方甚多,比如作者认为服部卓四郎等一干旧陆军参谋合作编写的《大东亚战争全史》有为参谋开脱之嫌,因“服部亲自策划的诺门坎事件居然不见提起”。我怀疑作者到底没有有仔细读那本书,商务1984年版《大东亚战争全史》第22页白底黑字清楚写着“诺门坎事件”
评分对石原莞尔和辻政信这两人描写十分精彩,但部分内容有牵强附会之嫌。本书不严谨地方甚多,比如作者认为服部卓四郎等一干旧陆军参谋合作编写的《大东亚战争全史》有为参谋开脱之嫌,因“服部亲自策划的诺门坎事件居然不见提起”。我怀疑作者到底没有有仔细读那本书,商务1984年版《大东亚战争全史》第22页白底黑字清楚写着“诺门坎事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