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收入十封给青年建筑师的信,分 “建筑与梦想”、“空间能力”、“建筑与艺术”、“建筑与通识教育”、“建筑设计”、建筑的“现代与后现代”、“建筑风格与传统”、“建筑家的爱心关怀”、“建筑行业”等十个方面。他在书中谈建筑的空间思考、探讨什么是具有“通识观”的建筑设计,探索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建筑内涵,以及个人风格与建筑传统之取舍,最后综论“建筑这一行”,提供建筑新人完整的建筑内在与外在视野。
作者提出“大乘的建筑观”,建议青年人以入世的精神从事建筑;他也提倡“雅俗共赏的建筑观”,即人文主义兼顾雅俗的美学态度,认为只有如此才能完成建筑的社会任务。对于传统建筑,汉宝德主张“好的才保存”而非“保存就是好”,并不主张年轻建筑师太过投入传统建筑研究,恐怕青年建筑师因过于沉迷“记忆的价值”,而回不到创作的途径。
作者关于建筑、关于社会、关于建筑设计者的社会责任感等问题的理解与思考,不仅仅对于学习建筑的年轻人有所启迪,对于其他大众读者,也留下了思索的空间。
汉宝德,建筑师、建筑学家。1934年出生于中国山东日照,台湾成功大学建筑系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先后获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硕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硕士。曾任东海大学建筑系主任、中兴大学理工学院院长、自然科学博物馆馆长、台南艺术学院院长、台湾世界宗教博物馆馆长,汉光建筑师事务所主持人。主要建筑作品包括垦丁青年活动中心、台南艺术学院、联合报系南园度假休闲中心等。并荣获2010年“第二届中国传媒建筑奖”的“杰出成就奖”。著有《中国建筑文化讲座》、《汉宝德谈美》、《为建筑看相》、《建筑的精神向度》等。
看到书中一段话说的很好。 引用一下 “青年的动力就是梦想。梦想不一定会达成,但它却是生命的发动机。它也许会把你推动到一个你未曾预计的天地中,但没有发动机就没有生命力,只能随波逐流了。”
评分书很薄,没花多久就读完了,写的也比较通俗易懂,就像听一个长者亲切的谈话。 “你的困惑时来自讯息过多。” 作者的学生时代还是很早之前信息闭塞的台湾,远没有今天信息爆炸式的忧虑,那时接触到最新最前沿的信息,都似乎可以领先他人。可是今天,太多...
评分年轻的朋友,如果你是一个懂得生活的人,最好把建筑当作一种认识生活而欣赏生活的经验,不要把它当作一种职业,这是享受建筑的不二法门。 这是书中的原话,却道出了学习建筑的诀窍。书中极力地推崇结构理性主义,坚持形式追随功能的原则,所以他老人家很注重建筑结构的合...
评分我学到了: 建筑适合有创造性的、擅长横向思考的、热爱建筑的人,建筑师应该具有空间敏感度,建筑就是制造空间。 建筑师应该是艺术家。建筑的训练很广泛,建筑师可以进去任何与美相关的行业,可以进入设计领域,可以进入政商行业。 在自专业的学习中,注重通识精神。学建筑的,...
评分有人说这本书即使不是学建筑的看了也会有收获。 这本书从青年建筑师的困惑开始,从而介绍建筑发展的历史,浅显易懂,很棒的书! 同时,在这个商业为帅的时代,物欲横流的时代,作者给出了青年建筑师应当有所作为的答案,要善于创造,不要被当今的时代所迷惑,有自己的追求,自...
实践与学术,硬币两面。
评分适合做建筑学系第一课。
评分这本书给大四建筑狗答疑解惑了,相见恨晚。
评分很谦逊博学的老者,读了第一封信,受益匪浅
评分怎么医学方面就没有类似的书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