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洲草堂金石跋 鄭齋金石題跋記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金石 藝術文獻 書畫史籍 齊·中國藝術文獻叢刊(浙江人民美術齣版社) 石刻 畫畫 工具書 古典
發表於2024-11-25
東洲草堂金石跋 鄭齋金石題跋記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4
點校質量可以,印刷精美,尤其裝幀雅緻,很喜歡。《中國藝術文獻叢刊》,考慮收齊全套。
評分點校質量可以,印刷精美,尤其裝幀雅緻,很喜歡。《中國藝術文獻叢刊》,考慮收齊全套。
評分點校質量可以,印刷精美,尤其裝幀雅緻,很喜歡。《中國藝術文獻叢刊》,考慮收齊全套。
評分點校質量可以,印刷精美,尤其裝幀雅緻,很喜歡。《中國藝術文獻叢刊》,考慮收齊全套。
評分點校質量可以,印刷精美,尤其裝幀雅緻,很喜歡。《中國藝術文獻叢刊》,考慮收齊全套。
何紹基(1799~1873),字子貞,號東洲居士,晚號蝯叟,湖南道州(今道縣)人,晚清詩人、畫傢、書法傢。書法初學顏真卿,又融漢魏而自成一傢,尤工草書。通經史、律算,精小學、金石碑版。曾據《大戴記》考證《禮經》。著有《東洲草堂詩文鈔》、《惜道味齋經說》、《說文段注駁正》等。
何紹基之父何淩漢是知名的藏書傢,曾任戶部尚書。何紹基兄弟四人均習文善書,人稱“何氏四傑”。何氏幼年傢境貧寒,隨母就食外傢。八歲隨母入京,早年是阮元、程恩澤的門生。十八歲應京兆試,取謄錄。道光十一年(1831)取優貢生。道光十五年(1835)中舉人,次年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歷任文淵閣校理、國史館提調等職,充福建、貴州、廣東鄉試主考官。鹹豐二年(1852)任四川學政,次年即因條陳時務得罪權貴,受讒言而降官調職。遂乃辭官去職,創立草堂書院,講學授徒。鹹豐六年(1856)赴濟南,主講山東濼源書院。講學之餘,遍遊當地山水,留下大量詩句。鹹豐十年(1860),受長沙城南書院之邀前赴講學。晚年主持蘇州、揚州書局,校刊《十三經注疏》,主講浙江孝廉堂,往來吳越間,教授生徒。生平豪飲健遊,多歷勝地,賦詩論道,拓碑訪古。同治十二年(1873),在蘇州病逝,葬於長沙南郊。
何氏以書法名世,各體書熔鑄古人,別齣一格,被譽為清代第一人。其書法四體皆工,大小兼能。草書尤其所長,融篆、隸於一爐,駿發雄矯,麵貌獨具。楷書稟顏體之寬博,摻以北碑剛健莊嚴之格,筆劃之間氣韻不凡。小楷兼取晉代書律,筆意含蘊。其篆書中鋒用筆,融以隸筆,又挾行草筆勢,自成一體。其作品,早年悠遊於顏真卿、李邕、王羲之和北朝碑刻之間,秀潤暢達、清剛蘊藉;中年博采南北朝書,筆意縱逸超邁、剛健老成,時運顫筆,醇厚有味;晚年雖患眼疾,但書法已臻至境,純然以意為之,筆輕墨燥,每有意在筆先之妙。喜以篆隸之法寫蘭竹石,著墨不多而神氣盎然。時作山水,取境荒寒,又不屑刻畫形似,隨意揮灑,深得石濤晚年神韻。畫必長題,多有佳句,興至而為,不惟輕作,且動輒自毀之,故流傳甚少。偶亦刻印,得生簡之意趣。
何紹基博學多纔,尤工於詩。作為宋詩派之重要宣導者,其論詩主張“人與文一”、“先學為人” (《使黔草自序》),須要“說自傢的話”(《與汪菊士論詩》),直抒性靈。師法李、杜、韓、蘇諸大傢,不名一體。其詩隨境而發,顯得誠懇真摯。就其傳世的作品而言,雖不乏譏諷時政之作,然其天情拘檢,每每留心於“溫柔敦厚”的詩教傳統。自謂不喜“一切豪誕語、牢騷語、綺豔語、疵貶語”(《東洲草堂詩鈔自序》),所作大多為登臨唱和、書畫題跋及抒寫個人生活之篇章。山水詩頗能以平實自然之筆調摹景體物,亦有風味。
瀋樹鏞(1832~1873),字均初,一字韻初,號鄭齋,川沙城廂(今浦東新區川沙鎮)人,晚清碑帖學傢、書畫鑒賞傢、文物圖書收藏傢。鹹豐九年(1859)中舉,官至內閣中書。瀋氏博學能文,工書善畫,唯所作無多,難得一見,尤精碑帖考訂。其少年時代即鍾情於歷代碑刻。同治二年(1863)獲黃小鬆原藏宋拓《熹平石經》,中有《尚書•盤庚》篇五行、《論語•為政》篇八行、《堯曰》篇四行,計一百二十七字,名流翁方綱、王念孫等均有跋語。不久,又獲孫承澤研山齋藏《熹平石經》殘字,一時各地名士紛紛為之題詠、考證,何紹基、趙之謙等人均有題記,瀋氏遂將其書齋命名曰“漢石經室”。其所藏畫捲,精品亦眾。如五代董源《夏山圖》、宋李成《晴巒蕭寺圖》,董其昌之書畫尤多。同治十二年(1873)病逝於吳門,俞樾挽聯曰:“一載臥沉屙,李賀床頭呼阿奶;十年嚮奇字,楊雲門下失侯芭。”瀋氏生平收藏書畫、秘笈、金石甚豐,“清鹹、同間為江南第一”(《鄭齋金石題跋記跋》),其碑帖收藏有“富甲東南”之譽。身後所藏之物陸續散失。《熹平石經》殘字,於光緒二十三年(1897)為漢陽萬氏購得,三十一年(1905)三箱碑版又轉歸劉鶚,劉氏日記中載有所得碑刻拓本數目,計漢碑五十餘種,六朝造像七十餘種,唐石刻百餘種,宋石刻三百餘種,漢石經室收藏之富可見一斑。瀋氏為江南巡撫吳大澂的妹夫, 一生廣結名士,與著名的書畫、篆刻傢趙之謙交為莫逆,又與江南碩儒俞麯園過從甚密,尊俞樾為師,所得碑帖多倩其過目。著有《漢石經室叢刻目錄》、《鄭齋金石題跋記》,與趙之謙閤編《續寰宇訪碑記》。
“金石”原指金屬和美石。又指古代鐫刻文字以頌功紀事的鐘鼎彝器、碑碣石刻之屬。此類鐘鼎、豐碑年代久遠,稀如星鳳,且不易移動,爲瞭更好地保存、研究、學習上麵的文字,人們便采用摹搨的方式將這些文字保存在拓片上。而書寫在這類拓片上的題跋,便稱作金石題跋。最初,寫在書籍、字畫、碑 帖等前麵的文字稱為“題”,寫在後麵的文字稱為“跋”,後來統稱“題跋”,內容多為品評、鑒賞、考訂、記事之類。明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雲:“題跋者,簡編之後語也。凡經傳子史詩文圖書之類,前有序引,後有後序,可謂盡矣。其後覽者,或因人之請求,或因感而有得,則復撰詞以綴於末簡,而總謂之題跋。”題跋的內容、形式與作品互相聯繫、互相增益,以緻成為作品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根據不同的情況,題跋可以區分為若乾類型:創作者本人所題,稱為本人題跋;他人所題,稱為他人題跋,其中又可分為創作者同時代人之題跋,以及後人之題跋。按此標準而言,《東洲草堂金石跋》與《鄭齋金石題跋記》中的篇章均屬於後人題跋。其內容多敘述金石拓片之來由、鑒賞評價、甄別真偽、考訂訛缺、錶述觀感或兼論刻工模本品質等等。
何紹基《東洲草堂金石跋》五捲。其間考古證今、釋疑訂謬,極富學術價值。前兩捲主要涉及鐘鼎彝器款識,其突齣價值體現在對於彝器銘文的精審考訂,這部分內容不僅展現瞭作者深厚的小學根基,也是古文字學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料;後三捲主要涉及石刻碑帖,其突齣價值體現在金石學與書法研究之交融,錶露齣作者對書法不同審美趣尚的認識以及由這種認識引發的書法取法對象的變化。這部分內容不僅反映瞭作者在書法實踐中的深刻體悟,同時也展示齣當時書壇發展之大勢。文章識見淵雅,思緻新穎,梳爬訛誤,博徵廣引,語言精峭,兼具學術性與藝術性,實乃題跋中之上品。
瀋樹鏞《鄭齋金石題跋記》一捲。以瀋氏收藏之巨,鑒賞之精,所作題跋當遠不止此,然身後物散文佚,後人“乃就傢中僅存者及搜訪於各傢者,錄成《題跋記》若乾篇”(《鄭齋金石題跋記跋》),由潘承厚、吳湖帆增補校核,訂為一捲。目錄、正文分金、石兩大類,前者為鐘鼎彝器款識題跋,後者乃石刻碑帖題跋。金類題跋甚少,隻八篇。吳湖帆按語雲:“外祖(瀋樹鏞)金文題跋未留稿本,此上數則僅就吾傢所藏金文冊中錄齣者,想外間流傳必不止此。”石類又分碑、帖兩部分。並以《石鼓亭磚文古拓本》、《吳內嫂江孺人畫〈西園雅集圖〉捲》二篇為附錄。這些題跋在經史考證方麵不如何氏之艱深淹貫,但大多鑒裁精到、文辭清雅,令人廣見聞而益神智。除瞭癖嗜金石碑帖之外,瀋氏亦鍾情書畫墨蹟,曾手訂《書畫心賞目錄》一種,錄書畫題跋十九種,從中亦可一窺其收藏、品鑒之大概。
何紹基《東洲草堂金石跋》是後人從《東洲草堂文鈔》中輯齣的。《東洲草堂文鈔》二十捲,其中捲六至十為金石題跋,後人將這五捲輯齣,單獨刊行。《東洲草堂金石跋》五捲,有西泠印社民國間木活字本(山陰吳氏遯盦金石叢書)以及湖南叢書處民國十四年(1925)刻本(湖南叢書)。《東洲草堂文鈔》初刊於同治六年(1867),這次點校以光緒間翻刻本為底本,校以民國十四年湖南叢書本《東洲草堂金石跋》。
瀋樹鏞《鄭齋金石題跋記》一捲,初稿名《漢石經室金石跋尾》,光緒十三年(1887)由其子肖韻輯錄,吳大澄為之序,稿成未刊。《鄭齋金石題跋記》由潘承厚、吳湖帆在《漢石經室金石跋尾》原稿基礎上增輯而成。書名頁為王同愈簽署,捲首題“川沙瀋樹鏞韻初著,男毓慶編次,後學潘承厚、外孫吳湖帆增輯,孫錡、本強校刻”,正文有吳湖帆硃、紫、墨三色校訂,捲末有吳湖帆、瀋錡民國二十一年(1932)跋語。此稿亦未刊,現藏上海圖書館。這次點校便以上海圖書館藏稿本為底本,參校臺灣新文豐齣版公司《石刻史料新編》影印本《漢石經室金石跋尾》,(《石刻史料新編》中未對影印所據的版本作具體交待。按:此稿為抄本,不分捲,也無分類,著錄藏品計一百零五件,捲首題“川沙瀋樹鏞韻初著,男毓慶校字”。)底本中凡經吳湖帆校訂的正文均以吳氏改定的文字爲準移錄,不齣校記,眉批則加括號錄於相應的正文之後。同時將《漢石經室金石跋尾》所附《書畫心賞目錄》一併錄齣。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東洲草堂金石跋 鄭齋金石題跋記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