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1962年出版小说《恶时辰》。1967年《百年孤独》问世。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其他作品:《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枯枝败叶》《我不是来演讲的》
★马尔克斯唯一正式授权,首次出版
★我所满意的是描写孤独的书,《恶时辰》里你又一次感受到这种悲剧氛围,就是权力的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
《恶时辰》是马尔克斯的成名作,也是他第一部获奖的长篇小说。借由一桩因匿名帖而引起的杀人事件,描写了一个小镇在两周内的风云变幻。作品直接取材于社会现实,不同于以往的魔幻风格,而是用最精炼简洁的语言,营造出荒诞、阴郁、惊心动魄的氛围。马尔克斯对权力的奥秘与孤独的揭示,对社会动荡根源的反思,令今天的读者依然深感共鸣。
文/严杰夫 如果说《百年孤独》是马尔克斯写作达到的一个巅峰,那么出版于1962年的《恶时辰》一定是作者冲锋之前的一次“演练”。然而,在这次“演练”当中,马尔克斯已经显露出了大师气质。 作为马尔克斯的第一部获奖作品,《恶时辰》讲述了一个十分简单的故事:在一座无名小...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文/严杰夫 如果说《百年孤独》是马尔克斯写作达到的一个巅峰,那么出版于1962年的《恶时辰》一定是作者冲锋之前的一次“演练”。然而,在这次“演练”当中,马尔克斯已经显露出了大师气质。 作为马尔克斯的第一部获奖作品,《恶时辰》讲述了一个十分简单的故事:在一座无名小...
神父以信仰上帝来帮助人们约束自己的内心与行为,用上帝的教诲让小镇成为道德楷模;镇长则利用强权来教化民众,维持着不稳固的社会秩序。恐怖弥漫的社会中,信仰和强权并不见得凑效,随之而来的只能是深不见底的孤独,在恶的时辰里,没有人能成为幸存者。
评分写“恶”写得如此自然,如此界限含糊,主题却鲜明异常,这一点着实难得。为了一部《百年孤独》,马尔克斯的前期工作可谓艰辛,《枯枝败叶》,《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以及《恶时辰》都是“大展宏图”之前的小试牛刀,而这些尝试并非是机械的重复;凭着各式各样的主题呈现,马尔克斯文学世界围绕着马孔多的那个虚拟天地的轮廓愈发清晰,而这些前期的准备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了不起的尝试。虽然每一本都只是中篇篇幅,不过主题都很引人深省。比如这本《恶时辰》,虽然略显寡淡,但有些场景诚然触目惊心,平淡的语言背后,隐藏的是制度之恶与人心之恶的纠缠不清的关系,而最终的结果又印证了好坏之间的二分法的无力以及人性的诡谲与矛盾。只可惜骨架虽大,格局太小,有些东西(如人物塑造)铺展的不够饱满,当然,这也是为何《百年孤独》不朽的原因。
评分神父以信仰上帝来帮助人们约束自己的内心与行为,用上帝的教诲让小镇成为道德楷模;镇长则利用强权来教化民众,维持着不稳固的社会秩序。恐怖弥漫的社会中,信仰和强权并不见得凑效,随之而来的只能是深不见底的孤独,在恶的时辰里,没有人能成为幸存者。
评分神父以信仰上帝来帮助人们约束自己的内心与行为,用上帝的教诲让小镇成为道德楷模;镇长则利用强权来教化民众,维持着不稳固的社会秩序。恐怖弥漫的社会中,信仰和强权并不见得凑效,随之而来的只能是深不见底的孤独,在恶的时辰里,没有人能成为幸存者。
评分断断续续看完,合上书页深深迷茫。若干个月后我一定会忘记这个故事,忘记这些做了那样的事却完全不知道为何那样去做的人,但是我会记得其中那闷热粘滞,潮湿和腐朽,定格的空间和模糊的时间(这到底是发生在一百五十年的故事,还是发生在十五年前的故事),以及“恶时辰”这不详谶词。希绪弗斯之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