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看见《音乐殖民地》是在礼士路的一家小店,本来是进去看盗版,却发现角落里放着封面是刘以达的一本旧杂志,拿起一翻就放不下了。那里只有两期,当然不能放过,另一期封面好象是NICK CAVE,时间是1996年。后来,在有待的店里买过几本,然后就是傅雄的店。 自此以后,我的音乐历程开始了第二段。原来除了重金属、艺术摇滚、非主流,世界上还有更加非主流的音乐——在德国、在瑞典、在英美也属于小众的派别;原来除了《音像世界》,中文音乐刊物还有这样一个前卫的“兄弟”。 我是在看过《音乐殖民地》爱上的DARKWAVE,现在已经成为忠实...
评分音乐殖民地对我来说是影响很深,若不是十年前在广州读书时偶尔见到,和suede的album一并买下,我也不会在我现在的地方,做着现在做的事了。一本一本地买回来,如同发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世界。那时候internet 还是萌芽状态,哪里象现在随便google一下就可以找到一大堆资料!不错90年代正是Britpop鼎盛时期也是独立音乐走向主流,失去其真正含义的开始,MCB也用了很多篇幅报道Britpop,它是不如wire的前卫冷僻上但风格还是要比现在的NME来得平实诚恳少花哨,有许多实际的内容,作者也是抱着一腔热情来写东西的。应该说是和70年代的NME或fanzi...
评分MCB还有两册前传,是两本独立出版的书,之后才有了定期出版的双周刊。 文字方面,其实是平实中带着唯美的,也许是因为不乏一些粤语文汇,所以相比内地的音乐刊(的白话)显得有点古雅的气质;而那种内敛的文青气质更是与内地同文们的摇滚烟火味道大相径庭。 主脑主笔都是袁智聪...
评分1997年,中国大陆最早那拨儿日系迷幻噪音/噪音听众没人不知道Sin:Ned。 从97年开始,在音乐殖民地上Sin:Ned 写了大量关于灰野敬二,南条麻人,金子寿德,大友良英等等的迷噪/噪音的乐评文章,文笔相当迷幻,特别喜欢他写的关于灰野敬二的那些文章。 十年间我扔了不少杂志,全加起来能压死一个90后了。 但是那几十本《音乐殖民地》却保留完好,现在有时还拿出来看看,依然回味无穷。 什么是优秀的乐评人? 很简单,你看了他写的评论文章后就想马上听到那张唱片,然后上瘾。
评分我第一次看见《音乐殖民地》是在礼士路的一家小店,本来是进去看盗版,却发现角落里放着封面是刘以达的一本旧杂志,拿起一翻就放不下了。那里只有两期,当然不能放过,另一期封面好象是NICK CAVE,时间是1996年。后来,在有待的店里买过几本,然后就是傅雄的店。 自此以后,我的音乐历程开始了第二段。原来除了重金属、艺术摇滚、非主流,世界上还有更加非主流的音乐——在德国、在瑞典、在英美也属于小众的派别;原来除了《音像世界》,中文音乐刊物还有这样一个前卫的“兄弟”。 我是在看过《音乐殖民地》爱上的DARKWAVE,现在已经成为忠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