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變化科學與生態建設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發表於2024-11-23
土地變化科學與生態建設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4
人類通過土地利用活動改變地錶覆被狀況,由此造成生態係統的結構和功能、地錶的能量、水分以及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的變化。這在某時某地可能提高瞭人類的福利,但在其他的時間和空間尺度上,卻可能損害人類的福利。協調人地關係,需要弄清環境變化中人類活動究竟起到何種作用,各種作用的影響程度如何?這種環境變化與資源、災害及生態問題有怎樣的聯係?此時此地的環境變化對彼時彼地的環境有何影響?這些一直是自然地理學者關注的問題。在黨中央提齣以“五個統籌”為核心的科學發展觀之後,社會對於迴答這些問題的要求更為迫切。
1998年長江流域特大洪水和2000年春季北方地區的持續沙塵暴發生以後,我國在生態建設上的投人達到瞭前所未有的規模。以“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保護”、“三江源保護”等為主要措施的生態建設,同樣是對土地覆被的改變。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變化及其環境效應是近年來我國自然地理學界一個非常活躍的研究領域,這一研究無疑會為生態建設的理論與實踐奠定紮實的科學基礎。
為促進這方麵的科研工作和成果交流,中國地理學會自然地理專業委員會聯閤國際地圈生物圈計劃中國委員會土地利用/覆被變化工作組、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環境與自然保護研究專業委員會、中國地理學會山地分會、全國高等院校綜閤自然地理教學研究會及全國生物地理研究會等9個學術團體,將於2004年7月在青海省西寜市召開“土地變化科學與生態建設”學術研討會。
自然地理專業委員會自1962年成立以來,本著發展學科、服務社會的宗旨,通過組織研討會促進學術交流。學術交流的作用,在於視野的擴大和思想的碰撞。此次學術會議召開之際,也正是國際地圈生物圈計劃(IGBP)即將推齣“全球陸地研究項目”(Global Land Project,簡稱GLP)規劃之際。GLP項目從地球係統科學的框架齣發,以土地和生態係統的變化為著眼點,以土地的變化、變化的原因、變化的效應為主綫,重點研究區域尺度上的人地相互作用關係。區域性和人地關係是地理學的兩麵旗幟,土地(景觀)的結構、功能和動態則一直是我國自然地理學界的研究主題與多年堅持的研究方嚮。相信我國自然地理學者將積極參與土地科學的國際前沿領域的研究。當然,我們也依然不會忘記服務社會的傳統,將資源環境的衝突分析、情景分析與自然地理過程的模擬有機地結閤起來,為學科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作齣更大貢獻。
此次學術會議得到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商務印書館及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的支持,由青海師範大學地理與資源環境係承辦。會議籌備組由李秀彬、張鐿鋰、申元村、劉峰貴、冉聖宏組成。文集編輯組由張鐿鋰、申元村、冉聖宏、王立新組成。本文集是從參加會議交流的130多篇學術論文中精選而成。內容分為5大部分:綜述與方法探討;土地利用和覆被變化及其環境效應;西部環境問題與生態恢復;區域生態環境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生物地理學、土壤地理學、交叉學科的研究進展等。在論文的審選中,申元村、黃榮金、張榮祖、王荷生、李炳元、楊勤業、宋林華、勵惠國、邵雪梅、李麗娟、榖樹忠、陳田、張百平、劉彥隨、羅天祥、石培禮、張雪芹、梁爾源、陳百明、王立新、呂昌河、擺萬奇、硃會義、冉聖宏、丁賢忠、王秀紅、徐繼填、張洪業、張紅旗、陳安寜、陳屹鬆、談明洪、董文福、高鷺、李黔湘、李曉峰、劉新衛、孫寜、王秀芬、王兆鋒、於伯華、張瑋、王麗艷、丁明軍等承擔瞭大量的工作。張鐿鋰負責文集的統稿,汪樹華和王曉靜承擔瞭文稿的編輯工作。對上述各方麵的支持和幫助,在此一並緻以衷心感謝。
由於時間緊迫,有的稿件和編輯中可能存在某些需要推敲、商榷、遺漏之處,請讀者見諒、指正。
中國地理學會自然地理專業委員會
2004年6月28日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土地變化科學與生態建設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