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嚮遠,1962年生,文學博士。1996年起任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著作傢、翻譯傢。著有《王嚮遠著作集》全10捲(400萬字,2007年版)及各種單行本著作21種(含閤著5種),發錶論文160餘篇;譯有《日本古典文論選譯》(全四捲)、《審美日本係列》(全四捲)及井原西鶴等日本古今名傢名作,共計260餘萬字。
本書是近三年間王嚮遠教授以“日本之文與日本之美”為主題的作品自選集,包括十三篇論文和兩篇譯文。作者在係統翻譯日文原典的基礎上,以日本古典文論與美學的若乾關鍵詞入手,運用比較語義學的方法,對日本古典文論的發生、發展及基本特點做瞭梳理、總結,對“道”、“文”、“心”、“氣”等基本概念的意義構成及與中國文論的關係做瞭深入研究和比較分析;對日本古典美學與文論中的四大基本範疇——物哀、幽玄、寂、意氣——做瞭審美語義的剖析與概括,作為原創性研究,填補瞭中日比較文學、比較詩學和美學研究的空白。最後的兩篇譯文也都是日本“物哀”論的名篇,在本書中係初次翻譯發錶。
作者在談文論美的同時,注重行文的流暢與嚴謹,在文字錶現上追求美感。本書對於進一步瞭解日本傳統審美文化、民族心理、文學與美學,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這本書介紹日本文學,特彆是古典文學裏邊的一些概念,比如物哀、寂、幽玄等,對於體會日本文學的美還是很有幫助的,呃,我是看瞭這本書之後纔瞭解到比較文學這個概念的。有點缺憾的是,書裏邊有些地方內容重疊,顯得不夠簡潔,不過畢竟是一個論文集,也可以理解,要是匯編成書的時候能作一些處理就好瞭。
评分這本書介紹日本文學,特彆是古典文學裏邊的一些概念,比如物哀、寂、幽玄等,對於體會日本文學的美還是很有幫助的,呃,我是看瞭這本書之後纔瞭解到比較文學這個概念的。有點缺憾的是,書裏邊有些地方內容重疊,顯得不夠簡潔,不過畢竟是一個論文集,也可以理解,要是匯編成書的時候能作一些處理就好瞭。
评分讀完這本有個大概瞭解之後,如果還對日本文學、美學感興趣,可以轉看譯者的《日本意氣》《日本物哀》《日本幽玄》。
评分概念史的思路對日本文論進行梳理,思路清晰,而且也澄清瞭不少誤會。有知識考古之功。
评分就是由論文組成的,關於物哀的解釋也有重疊之處,但確有可讀之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