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历史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历史 黄仁宇 中国大历史 中国历史 中国 中国史 大历史 人文
发表于2025-02-25
中国大历史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黄仁宇的大历史观,其实没有那么神秘,就是从社会学角度来观察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他虽然用了很多修饰,但是从社会角度研究历史,从三十年代已经开始,黄仁宇的特点是将中国政治史的规模降低,然后用社会学角度加以解读。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早已经做过,不过解释的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而已。换个角度,都是以中国现代化作为归宿的。
评分作者从计量经济学的视角切入,通过对地理环境、地缘政治、经济及文化诸方面分析了传统中国缘何未能由农业社会衍化为商业社会。如果说中国不能原生地发展出商业社会已经是一个定论的话,则任何事后的解释只要自圆其说即可,本书做到了,但它仍然不是一个全面也未必最要紧的解释。通篇议大于叙,足够宏观而失之精细,重归纳轻演绎。黄的观点明显受到李约瑟的影响,以及马克思主义的间接影响。作为一本介于通俗和学术之间的著作,通篇没有给一处参考文献,读着实在有些心虚,史实错误是有一些的,虽不影响论点。文法略有不通,但文笔是很讨喜的。另外,因书的装潢加上一星,每章的题图都是对《清明上河图》一处局部的连环画风格再创作。
评分秦汉翻手过, 唐宋转眼没, 不忍看晚清, 抬头共和国
评分中国人不喜欢看“论”,而只喜欢看“述”,就写不好论文,所以很多人不喜欢这本书;外国人只知道码字,不懂得风骨,所以也不喜欢这本书。跨文化的悲哀。
评分中国人不喜欢看“论”,而只喜欢看“述”,就写不好论文,所以很多人不喜欢这本书;外国人只知道码字,不懂得风骨,所以也不喜欢这本书。跨文化的悲哀。
黄仁宇,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1950年退伍。其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
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作者倡导“大历史”(macro-history),主张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纳领,然后在与欧美史比较的基础上加以研究。本书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使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
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国过去150年内经过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从一个闭关自守中世纪的国家蜕变而为一个现代国家,影响到10亿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与衣食住行,其情形不容许我们用寻常尺度衡量。
【1.大历史观,主张放宽历史的眼界,将考察对象置于整个历史环境,着眼因果逻辑。】 黄先生说:我一向提倡的“大历史”,也无非将其中的因果关系,拉长拉大,使之超过人身经验。他主张放宽历史的眼界,有了纵向和横向的对比,把具体事件置于历史脉络之上来审视,才能看清其实际...
评分有人觉得黄仁宇的书写历史故作玄虚,不够实在、详尽和严谨。但我以为看一本书是不是好书,除了它能不能告诉你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能不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就是提供了一种看历史的思路,足以引发我们的思考。如果说《万历十五年》是从微观角度看...
评分《中国大历史》是一本旧书,十年前就读过;没想到的是,十年后,我想读国史,读的还是这一本。 没史书可读?有有有啊,走进书店,正史,野史,戏说史,辉煌史,X朝那些事儿,你不可不知的X朝……琳琅满目。但细一看,不是太老太旧,就是太细太花。太老的,那里面还在说儒法斗...
评分断断续续地看完了《中国大历史》,初时也常在一个段落上徘徊许久,不知其意,然而慢慢读下来,黄的理论架构每每出现并浓重阐述之,隐失的阅读张力也一再地受到激醒,便明晓原来如此这般。阅读此本的经历与钱穆全然不同,黄的技术分析与理论建构如手术刀般对历史剥离解析,...
评分最近在读的历史方面的书有两本:黄先生的《中国大历史》和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两书读来,感觉孑然不同。 钱先生的书,如同老夫子讲课,需正襟危坐,洗耳恭听。然则史料翔实,句句铿锵有力,胜在一个“实”字。 而黄先生的书,大气磅礴,行云流水,读来畅快淋漓,胜在一...
中国大历史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