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ob Klein Lectures and Essays

Jacob Klein Lectures and Essay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雅各布·克莱因(Jacob Klein,1899-1978),美国哲学家,以阐释柏拉图和柏拉图主义传统,研究现代符号数学的本性和历史起源而著称。他1899年生于俄国,在柏林大学和马堡大学学习,曾师从哈特曼、海德格尔和胡塞尔,1922年获得博士学位。1938年来到美国,次年在马里兰安纳波利斯的圣约翰学院(St. John’s College)任教,直到1978年去世,1949年至1958年任圣约翰学院院长。

出版者:St. John's College Bookstore
作者:Jacob Klein
出品人:
页数:400
译者:
出版时间:2013-5-1
价格:USD 39.95
装帧:Paperback
isbn号码:978096036902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科学史 
  • 政治哲学 
  • 哲学 
  • 克莱因 
  • Jacob·Klein 
  • 思想史 
  • 雅各布·克莱因 
  • 现象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文章来源:《学灯》总第35期 《雅各布•克莱因思想史文集》译后记[1] 张卜天[2] 雅各布•克莱因(Jacob Klein,1899-1978)[3],美国哲学家,以阐释柏拉图和柏拉图主义传统,研究现代符号数学的本性和历史起源而著称。他1899年生于俄国,在柏林大学和马堡大学学习,曾师从...

评分

文章来源:《学灯》总第35期 《雅各布•克莱因思想史文集》译后记[1] 张卜天[2] 雅各布•克莱因(Jacob Klein,1899-1978)[3],美国哲学家,以阐释柏拉图和柏拉图主义传统,研究现代符号数学的本性和历史起源而著称。他1899年生于俄国,在柏林大学和马堡大学学习,曾师从...

评分

文章来源:《学灯》总第35期 《雅各布•克莱因思想史文集》译后记[1] 张卜天[2] 雅各布•克莱因(Jacob Klein,1899-1978)[3],美国哲学家,以阐释柏拉图和柏拉图主义传统,研究现代符号数学的本性和历史起源而著称。他1899年生于俄国,在柏林大学和马堡大学学习,曾师从...

评分

文章来源:《学灯》总第35期 《雅各布•克莱因思想史文集》译后记[1] 张卜天[2] 雅各布•克莱因(Jacob Klein,1899-1978)[3],美国哲学家,以阐释柏拉图和柏拉图主义传统,研究现代符号数学的本性和历史起源而著称。他1899年生于俄国,在柏林大学和马堡大学学习,曾师从...

评分

文章来源:《学灯》总第35期 《雅各布•克莱因思想史文集》译后记[1] 张卜天[2] 雅各布•克莱因(Jacob Klein,1899-1978)[3],美国哲学家,以阐释柏拉图和柏拉图主义传统,研究现代符号数学的本性和历史起源而著称。他1899年生于俄国,在柏林大学和马堡大学学习,曾师从...

用户评价

评分

only those on modern science. those on classical philosophy saved for later. Sometimes he is clearer than Strauss, sometimes not.

评分

我感到难以评价这部著作。一方面,它所涉及的是极为深刻的话题:尽管不同的篇章各有侧重,总体的关注点还是在于古典意义上的“秩序”的衰落,这种衰落在科学领域导致了和谐宇宙的瓦解、存在者的拉平(现代理性主义),在政治领域则引起了从规定先于个体到个体先于规定的转变。而这两者又被作者独具特色地依托其数学背景而归结为将原本无法并置的事物无差别地“认定为一个单元”的过程。在这一视域下开展的广义上的历史研究,面对的乃是一种“意向历史”,即胡塞尔所界定的有待激活的观念“沉淀”。另一方面,作者对上述主题的处理往往是通过对古典的重新诠释来展开的,这在已经是现代的学术语境中难免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例如,谈论“一”或者“理念”,很难避免使读者作某种超越的实存意义上的联想、从而过于轻易地将其作为一种古典“神话”而打发掉。

评分

我感到难以评价这部著作。一方面,它所涉及的是极为深刻的话题:尽管不同的篇章各有侧重,总体的关注点还是在于古典意义上的“秩序”的衰落,这种衰落在科学领域导致了和谐宇宙的瓦解、存在者的拉平(现代理性主义),在政治领域则引起了从规定先于个体到个体先于规定的转变。而这两者又被作者独具特色地依托其数学背景而归结为将原本无法并置的事物无差别地“认定为一个单元”的过程。在这一视域下开展的广义上的历史研究,面对的乃是一种“意向历史”,即胡塞尔所界定的有待激活的观念“沉淀”。另一方面,作者对上述主题的处理往往是通过对古典的重新诠释来展开的,这在已经是现代的学术语境中难免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例如,谈论“一”或者“理念”,很难避免使读者作某种超越的实存意义上的联想、从而过于轻易地将其作为一种古典“神话”而打发掉。

评分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physics and maths

评分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physics and maths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