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萧乾开始 对“副刊”的认识,缘于萧乾。一篇《未带地图的旅人》给我打开了一个奇异的窗口:关于现代文学,尤其是副刊,确切说,就是《大公报》的文艺副刊。对于1980年时的一个初中生来说,《萧乾散文特写选》是陌生而神秘的,当时这个名字我甚至不知道应该读萧QIAN,还是萧GA...
评分从萧乾开始 对“副刊”的认识,缘于萧乾。一篇《未带地图的旅人》给我打开了一个奇异的窗口:关于现代文学,尤其是副刊,确切说,就是《大公报》的文艺副刊。对于1980年时的一个初中生来说,《萧乾散文特写选》是陌生而神秘的,当时这个名字我甚至不知道应该读萧QIAN,还是萧GA...
评分从萧乾开始 对“副刊”的认识,缘于萧乾。一篇《未带地图的旅人》给我打开了一个奇异的窗口:关于现代文学,尤其是副刊,确切说,就是《大公报》的文艺副刊。对于1980年时的一个初中生来说,《萧乾散文特写选》是陌生而神秘的,当时这个名字我甚至不知道应该读萧QIAN,还是萧GA...
评分从萧乾开始 对“副刊”的认识,缘于萧乾。一篇《未带地图的旅人》给我打开了一个奇异的窗口:关于现代文学,尤其是副刊,确切说,就是《大公报》的文艺副刊。对于1980年时的一个初中生来说,《萧乾散文特写选》是陌生而神秘的,当时这个名字我甚至不知道应该读萧QIAN,还是萧GA...
评分从萧乾开始 对“副刊”的认识,缘于萧乾。一篇《未带地图的旅人》给我打开了一个奇异的窗口:关于现代文学,尤其是副刊,确切说,就是《大公报》的文艺副刊。对于1980年时的一个初中生来说,《萧乾散文特写选》是陌生而神秘的,当时这个名字我甚至不知道应该读萧QIAN,还是萧GA...
就算人到了后来如何发达, 行事作文依旧能透出根。
评分褪色的很有味道
评分做一个新闻人久了,哪怕是纯文学创作,也带着点新闻文字的意味。真实不做作。
评分萧乾这本小册子收的是他78-80年写的十几篇散文,多年前读过,印象最深的是他访美时问一位客居的前红卫兵是否愿意跟他回国对方沉吟许久后的拒绝,并说出那句万一那十年再来一场呢的反问,如今重读只觉依然发人深思。全书篇幅不长,但内容很丰富,几篇忆旧文字后来更是成为名篇,比如回忆少年窘境和小说创作的《一本褪色的相册》,回忆新闻工作和战地采写的《未带地图的旅人》等。回忆之余,访美的几篇散记也看点多多,尤其是对海伦·斯诺的访谈,除了能和回忆斯诺的那篇对照来看,还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提出了不少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另外,萧乾在《往事三瞥》中谈到自己49年拿到剑桥聘书后的那次人生选择,虽然我相信他说从未后悔毅然回国拥抱社会主义时的真诚,但是看到那么多劝他三思留英的何伦们提出的那些质疑最后一一成谶,也难免唏嘘。
评分做一个新闻人久了,哪怕是纯文学创作,也带着点新闻文字的意味。真实不做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