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奇曼(Barbara W. Tuchman)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以《八月炮火》与《史迪威在中国》两度获得普利策奖。她主张把历史看作可读性的故事,自称是以理事为题材的作家,是作为艺术家的历史学家。
《八月炮火》是一部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著作,本书叙述大战危机的形成、爆发以及大战初期的战役。
嗯,我是一个女子。 之前对一战几乎是一无所知,芭芭拉这本《八月炮火》还是让我惊喜的。 一定要读纸质版➕对应地图????,才能顺利的读下去。 刚开始讲述战前德、法制定作战计划,不免让从不主动了解战争的我陷入痛苦,可是硬着头皮克服了开始的不容易,阅读反而流畅起来。尤...
评分我很喜欢这本书,我看书一向很杂,但是这本书能给我的比我想要的要多很多。 通过这本书,我看到很多细节处的东西,让当时的高层在我心中成为透亮的,于是我很喜欢,尤其是还可以看到很多动摇决策的小动作,让我觉得历史也不过如此
评分这本书非常牛逼,写的磅礴大气又很有趣,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翻译的不是太好,句子不是很符合中国人阅读的习惯。 这个作者还写过一本《the distant mirror》,可惜还没有被翻译过来。
评分不论美国的学院派历史学家如何诟病塔奇曼,她“不放弃一张小纸片”的考据功夫,她史诗般的叙事技巧,她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洞见,都足以令她的作品成为传世经典。 只要翻开这本书的第一章“葬礼”,立即会被深深吸引。作者不是在给我们讲述一个故事,而且在还原历史,让读者身...
评分得到听书: 首先,我们通过背景介绍,探讨了一战的深层次根源,包括政治上的德国崛起带来的欧洲格局变化,和思想上的近代民族主义的影响。 然后,我们讲了在开战之前双方都各有计划,但无论是德国的施里芬计划,还是法国的第17号计划,都是着眼于速战速决,可以说,对漫长而残酷...
少见的精彩叙述史
评分本书由军事角度描写一战,军事角度的著作总会让人无意间默许战争的合理性,不知不觉便带入那种“必有一战”的宿命心态。可我真是对军事一点兴趣都没有,评分自然也就不怎么高。人们曾预言理性将会带来和平。动员计划时间表都是高度理性的象征,但它们却被用于屠虐生灵,算是对启蒙运动以降的理性思潮最痛彻的打击。
评分『炫耀的日子已成过去。它没有叫喊“前进!”或号召战士们去光荣捐躯。经过1914年头三十天的战斗以后,预示前程,绝少光荣业绩可言』『英国人英勇战斗的真正纪念碑,不是建立在蒙斯或马恩河,而是建立在伊普雷,最初一批英国远征军中有五分之四的官兵在这儿牺牲』从It's a long way to Tipperary到In Flanders fields.Oh! What a Lovely War!
评分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现在正好是100周年。这本获得普利策奖的非虚构著作主要覆盖的时间也恰是一战的头一个月,在作者看来,从战事爆发到马恩河战役之间的一个月决定了后来整场战争的拉锯面貌,她写作的意义也就在于揭示同盟国、协约国、中立国内部究竟在这一个月里都发生了什么,有哪些偶然因素的叠合促成了后来的历史中所描述的战争走势。不同于专业化的学术论文,这本书显然追求一以贯之的故事性,写法生动有趣,在铺设宏观架构的同时也不忘带有几分诗意的烘托。纵然不是全然严谨的史学力作,可对读者来说,能引发他们对一战背后的秘密的思考,也就达到目的了。最后表扬一下上外英语组的翻译质量(那可是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啊),译笔极佳。
评分赫尔曼莫里斯元帅:"凡与战争有关的一切事物,莫不源出于人心"。中国当代的人心也许需要一场败仗来矫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