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高尔基的名篇之一。小说通过青年工人巴维尔和母亲尼洛夫娜在革命浪潮的激荡下成长为自觉的革命战士的过程,塑造出丰满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从一个方面真实而具体地反映了俄国第一次革命时期的历史进程。
高尔基(1868~1936)——全名:马克西姆·高尔基(Gorkey,Maksim)
苏联作家。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3月16日生于下诺夫哥罗德市一个木工家庭,1936年6月18日卒于莫斯科。
代表作:《母亲》
它描绘了无产阶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共产党员工人巴维尔和革命母亲尼洛芙娜的感人形象,被公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崭新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
与想象之中描画一个勤劳贫苦的女人有差距。竟是一位有着巨大的勇气,进步思想的女性。支持孩子的事业,默默支持到握旗弄潮。很令人钦佩的,别具一格的女性呢? 文学为政z服务在q这里体现的很完美了。比起一个少年、少女,一个平凡的亲和的形象更动人,更有感染的力量吧! 尼诺...
评分《母亲》是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之外的又一长篇名著。网上书店在卖的时候,常常把这本书和《童年》三部曲合在一起出售,视为一体。 但是,《母亲》这本书和《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母亲》这本书和自传体三部曲相比,创作的时间比较早,是高尔基第一阶段的作...
评分 评分先说个笑话:有没有人和我一样小时候一直以为高尔基是中国人。 读这本书总会不自觉得和列夫托尔斯泰对比,当时读安娜卡列尼娜有点艰难,直到读完的那一刻才如释重负,在心中惊呼:这真是一部伟大的杰作。读母亲就完全不同了,从一开始,你就会意识到这是一本好书,被它吸引,被...
评分初读高尔基《母亲》,我是并不十分欣赏这种如此“露骨”“直白”的创作方式的,比如说作者想说明母亲觉悟高的时候,一定会通过某一事件特意强调;作者想渲染某种情感的时候,一定会不遗余力的去温情;或者仅仅是人物之间的对话,我能瞥见革命者的激情澎拜,却看不进去所有一切...
高尔基的作品没的说,但是很多情节现在都忘了,只是展示了俄国劳动人民的朴实和艰辛(中国劳动人民也是如此)。
评分太神奇了,我小学四年级前读完这本书,可直到今天看绿毛水怪才想起来
评分初中时读的,读了好几遍,当时很喜欢
评分读过的第一本名著
评分虽然这不是我理想中的母亲,但仍然有动人的地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