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1868~1936)——全名:馬剋西姆·高爾基(Gorkey,Maksim)
蘇聯作傢。原名阿列剋塞·馬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1868年3月16日生於下諾夫哥羅德市一個木工傢庭,1936年6月18日卒於莫斯科。
代錶作:《母親》
它描繪瞭無産階波瀾壯闊的革命鬥爭,塑造瞭共産黨員工人巴維爾和革命母親尼洛芙娜的感人形象,被公認為是世界文學史上嶄新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作品。
《母親》是高爾基的名篇之一。小說通過青年工人巴維爾和母親尼洛夫娜在革命浪潮的激蕩下成長為自覺的革命戰士的過程,塑造齣豐滿的社會主義新人形象,從一個方麵真實而具體地反映瞭俄國第一次革命時期的曆史進程。
《母亲》是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之外的又一长篇名著。网上书店在卖的时候,常常把这本书和《童年》三部曲合在一起出售,视为一体。 但是,《母亲》这本书和《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母亲》这本书和自传体三部曲相比,创作的时间比较早,是高尔基第一阶段的作...
評分出门转了转,买了一大推书回来。 高尔基最著名的小说,发表于1907年,列宁称之为俄国革命最及时的书。这个时期我想不光是高尔基,即便是列宁对于革命前景也是迷茫的,即便到了十月革命胜利,布尔什维克也并不是主要力量政党,之后的各种机缘巧合,才成就了列宁和他的党。 高尔...
評分初读高尔基《母亲》,我是并不十分欣赏这种如此“露骨”“直白”的创作方式的,比如说作者想说明母亲觉悟高的时候,一定会通过某一事件特意强调;作者想渲染某种情感的时候,一定会不遗余力的去温情;或者仅仅是人物之间的对话,我能瞥见革命者的激情澎拜,却看不进去所有一切...
評分初读高尔基《母亲》,我是并不十分欣赏这种如此“露骨”“直白”的创作方式的,比如说作者想说明母亲觉悟高的时候,一定会通过某一事件特意强调;作者想渲染某种情感的时候,一定会不遗余力的去温情;或者仅仅是人物之间的对话,我能瞥见革命者的激情澎拜,却看不进去所有一切...
評分下午出去吃早饭,看到街上有很多手拿鲜花的年轻人,不由猜想今天又到了什么节日。这些年国人似乎热衷于过各种节日,尤其是洋节,近一两年把一些土节也开始重视起来了。这么发展下去,看样子非常有可能两天过一个节日甚至一天过一次。 小沈阳和蔡明都问:为什么呢? 我想,应该...
活在當下的每一天每一秒都在問自己,將來究竟該做些什麼,還是庸碌無為,安靜的走完這一生。原本渾渾好好,膽小畏縮之人,當有瞭信仰瞭解自己的使命愛好,徒然變得萬丈光芒,無所畏懼
评分有機會再讀一遍⋯⋯當年沒怎麼看懂⋯⋯
评分太神奇瞭,我小學四年級前讀完這本書,可直到今天看綠毛水怪纔想起來
评分高爾基的作品沒的說,但是很多情節現在都忘瞭,隻是展示瞭俄國勞動人民的樸實和艱辛(中國勞動人民也是如此)。
评分初中時讀的,讀瞭好幾遍,當時很喜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